陳奕通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領域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增多,教育改革對課堂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滿足新課改的教育教學標準,使其能夠進一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客觀需求,保障人才的基本輸送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從以往的教育經(jīng)驗出發(fā),思考教師角色在變革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職責,尋求科學的教學方式,理清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讓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進而通過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融合發(fā)展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初中語文教師要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來指導教學實踐。然而,兩者的結合并不是簡單地相互疊加,而是需要教師基于信息技術推動教學的進步,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通過采用合理有效的途徑,引領語文閱讀的不斷深入。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地融合,將知識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這對于教學的推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通過自身合理的時間規(guī)劃,獲取知識,實現(xiàn)學生自主自學的積極轉變。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語文學科的學習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其教學內容也是眾多學科中對學生最具教育意義和實際意義的學科。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目前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的使用并沒有得到普及和推廣。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教師也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快速地提升自身的技能,從而實現(xiàn)高效高質的課堂教學。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對信息技術運用較少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師從內心沒有真正認可信息技術帶來的優(yōu)勢,基于教師自身對于外界知識獲取的局限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位置,而很多教師在實踐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反復性訓練,沒有實行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體現(xiàn)在寫作及閱讀等方面。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融合策略
1.情景環(huán)境的設置
當下課程改革中提出了情境教學這一全新的概念,將文中的知識進行情景再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來豐富課堂形式,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來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目的,從而使課堂的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的文章《百草園》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讓他們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此文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教學視頻,來更加生動形象地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形式,也使文章更具畫面感。
2.加強閱讀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可以從學生的五官感受進行切入,通過對五官的體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傳統(tǒng)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多會以單向的輸入方式為主,這種片面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五官感受,通過有效的刺激快速傳遞到大腦,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最終使課堂變得豐富,同時也提升了課堂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春》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尋找心中最美春景的圖片,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既可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可增加學生對美春的感知與認識。教師也可以用3D模擬技術,演示課文描述的幾幅春景圖,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來找出文中相對應的內容。讓學生細心感受其中的景物特點,通過詩句等內容的結合,使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有內容。
3.建立人機虛擬整合環(huán)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人機交互和信息資源結合虛擬場景的建立,給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同時,通過對此技術的應用,讓學習機會與資源應用到最大化。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通過虛擬場景的建立達到學習的效果,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課文中我們常常會學習到文學家老舍的優(yōu)秀文章,其中有很多的文章對景物的描寫都非常有韻味。如作者通過大量優(yōu)美的文字,對當時作者在濟南生活時的景象進行生動的描繪,從作者對景色細節(jié)的描寫,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的心境,以及對濟南冬天雪的喜愛之情。在學習完老舍對于景物的描寫后,學生課下可以通過社交平臺討論自己喜歡的關于描寫景物的句子。
4.建立個人閱讀發(fā)展檔案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之間的融合發(fā)展,是新時代教學的產(chǎn)物,帶給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沖擊不言而喻。目前,傳統(tǒng)的、大眾的、單一的閱讀方式,已經(jīng)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閱讀教學遵循時代發(fā)展,把握學生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考慮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篇文章時,教師要通過對文章主題的總結,提出自己的想法及意見,通過對文章圖片及視頻的融入等來提升內容的豐富度,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為每位學生建立獨立的閱讀發(fā)展檔案,記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變化,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和綜合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表達及語言積累。
5.多方位激活閱讀思維
語文閱讀學習能否看到成效,這與語文的教學過程及方法等都有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課堂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將參與主體形成多元化,通過有效的方法來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例如,在學習課文《春》時,對于景色的描寫非常細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討論的寫景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同時結合教師的看法進行完善,最終將整理好的寫景方法推送給學生。這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學習主體多元化的互動形式,而且提升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6.落實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他們之間的學習成績、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傳統(tǒng)教學中常常以大班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師沒辦法關注到每位學生的成長。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進行選題,通過對課題選擇來進行相關問題的設置,如文中中心思想、精彩語句解讀、拓展閱讀等。通過對問題幾個板塊的設置,并進行難易程度的分級,將基礎性的問題提供給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而難度較大的問題則可以提供給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將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標注,學生可以根據(jù)標注的內容進行自主性的選擇,這也給學生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此外,這種將問題進行難易程度劃分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語文學習的其它方面,從而能夠使教師有效地關注到每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針對的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其教學質量,還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只能作為輔助手段,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要不斷總結思考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協(xié)作,使信息技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助力,從而使信息技術成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歐敏華.信息技術助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變革——以"粵教云"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為例[J]. 廣東教育:綜合版, 2017,(10). [2]魯會贊.技經(jīng)肯綮 曲徑通幽——談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運用[J]. 快樂閱讀, 2017, (16).
[3]張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更靈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融合的實踐分析[J]. 新作文:教研, 2018, (12).
[4]歐美云.試論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以語文閱讀課片段教學和作文教學為例[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8, (08).
[5]方遠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支撐環(huán)境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8, (35).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