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偉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設施的不斷完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得到廣泛認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更具獨特的優勢,對物理教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化解物理知識的難點,體驗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推進物理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整合;物理;分析
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元素,使得知識不再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傳遞,豐富了知識內容和傳遞形式,不僅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學模式、方法、手段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尤其是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的整合,優化了課堂結構,促進了物理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就是高效地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和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有機結合,將信息技術融入到物理課程的各個方面,優化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將物理課程內容信息化、教學過程信息化、物理課程評價信息化,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課程,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完成物理課程學習的目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重組自己的物理知識結構,拓展思維,在提高物理素養的同時,培養信息素養、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整合中存在的困難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以先進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把以多媒體、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和豐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以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最終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導致整合的效果不是很好。
1.教師信息素養的匱乏
教師信息素養的高低決定了課程整合的質量。雖然大多數教師對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能夠較熟練地運用,但對功能強大、交互性強的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軟件應用很少,或者根本不會操作。在選擇課件制作軟件中,幾乎所有教師都傾向于功能簡單實用的PowerPoint、Dreamweave作為網頁制作工具,能將課件上傳,但會使用的很少,說明教師的信息素養基本可以滿足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需要,但想要隨心所欲地制作出個性化的課件,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
2.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弱
學生在整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的困難是其自身的素質與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達不到使用先進教育技術進行學習的要求,大多數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主要是在信息技術課上獲得,與物理學習有關的軟件還需要物理教師進行必要的課前培訓。學生知識積累少,計算機應用能力較低。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工具,影響整合的因素除了環境、教師等因素外,最終要取決于學生,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動力、學習方式、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都將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為了解決學生的知識積累問題,教師應盡量嘗試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當然,首先教會學生搜索、獲取、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然后布置學習目標、研究任務等,讓學生在網絡教室進行解決。
3.課件使用過多過快,造成學生認知負擔
物理學是追求簡單和美的學科,它力圖用最精煉的語言和公式描繪大千世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和內在本質,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每個字母和詞語都有著豐富的物理意義和內涵。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必須要經歷認識、理解、轉化和吸收等一系列思維加工的過程,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多媒體課件雖然可以快速、清晰地展現板書的內容,但是切換過快或容量過大,學生認知反應的時間縮短,必然造成對物理規律理解上的障礙及認知超載。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疲憊,必然影響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因此,在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合理引導,使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動力,是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問題。如果只是片面追求界面華麗的媒體效果,而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久而久之,學生必然產生厭倦情緒,導致由最先的好奇逐漸轉向無味,課堂教學效果差。
三、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策略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的聲、形、圖、色并茂的物理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選擇整合的時機和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物理教學實踐的發展。
1.提高對整合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信息整合的重要性要有全面的認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的手段,為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將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從而大大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
2.建立優質的物理教學資源庫
目前網絡資源繁多,但良莠不齊,一些優質資源往往按件收費,使教師不能共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整合就像紙上談兵,因此資源庫的建設迫在眉睫。資源庫的建設可以采用積件思想,將一些沒有繁雜的手段,沒有多樣的形式,沒有花哨的內容,只有最實用、最樸素、最真實的東西組建成標準化“元件”。“元件”的標準應該是體積小、畫面流暢、容易調用,適合于大多數軟件的集成。存儲資源的網站應該要能將相關支撐的元件打包一起上傳,以確保教師下載下來的課件是完整可用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利用資源中的“元件”整合出自己需要的課件。另外,教育部門、學校還可以征集一些公開課、示范課、競賽課等供教師下載參考。
3.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
教師在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中整合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成敗的關鍵,為了使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落到實處,學校應多組織與教師專業相關的信息技術培訓。比如,讓教師多學習Flash動畫制作、Authorware交互功能、Excel的數據處理、利用圖表進行描點作圖等比較實用的功能。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了,就可以去指導學生。比如,讓學生學習使用“電子書包”“虛擬實驗室”、運用Excel的函數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實驗等,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4.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做筆記時間
學成于思而毀于隨。沒有學生思考和互動的教學,就是一種強“灌”,學習變成機械學習,容易使學生疲勞。由于利用信息技術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板書的東西不多,容易使教師形成快節奏的上課習慣,而忽視了學生思考和做筆記的時間。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多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有意識地留給學生足夠思考和消化的時間。
5.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得益彰
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教學都是知識呈現的方式,哪種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就采用哪種方式,讓技術服務于教學。傳統教學也有現代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地方,所以只有將兩者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好的教學效果,切不可厚此薄彼,過度崇尚技術。特別是在實驗教學中,現實中有條件完成的實驗決不去電腦模擬,模擬得再逼真也是一個虛擬情景。只有在切實需要或無條件完成時,才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且模擬的目的不是為了代替,而是為了還原情景,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6.開發網絡學習平臺
網絡學習平臺是一種可以為學生提供實時和非實時的教學輔導服務學習平臺,其教學功能的開放性及交互性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學生利用時間和空間的優勢,自己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使學習形式更加自由。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師進行線上實時交流或線上觀看微課等方式進行答疑解惑。鑒于網絡學習平臺這些特點,可以把網絡學習作為學生在校學習的一種補充方式,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等,發揮網絡化學習應有的作用。
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整合,有助于突出物理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打破時空限制,還原當時情景,使物理現象更加生動形象,物理課堂更加輕松愉悅,有效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只要教師能正確對待整合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時改變整合策略,信息技術就會更好地為物理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任桂梅.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教師,2016,(17).
[2]張凱.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的反思[J].數理化學習,2015,(13).
[3]張海峰.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文理導航,2016,(20).
[4]劉志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J].教育界,2014,(14).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