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作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對于實現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有重要作用。然而,情感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影響了他們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兒童的長遠發展。本文在對留守兒童心理誤區、心理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的對策,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留守兒童;情感缺失;解決對策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一個農村和城市雙需的大趨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留守兒童隊伍不僅不會縮小,而且還將進一步擴大。那么,一個棘手的課題就擺在我們的面前——留守兒童的情感缺失問題。
一、小學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1.監護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責任意識不強。在除父母外的監護人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應給孩子更多的愛,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扭曲心理,覺得不是自己親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愛自己。二是監護責任不明確。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心兒童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忽視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是監護精力跟不上。由于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有的甚至同時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放在每個留守兒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夠。再加上自己身體狀況差,本身需要人照顧,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監護人自身素質較低。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從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當今,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邊境縣城的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滯后,與一二線城市無法相比。因此,人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的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解決時,他們只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來養家糊口,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因此,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是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發展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雖然經濟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窮困潦倒、無處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鄉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離鄉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獲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而這些都是他們用金錢無法買到的,更為可怕的是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發展。
二、小學留守兒童情感缺失問題解決對策
通過幾年的研究,我針對小學留守兒童情感缺失問題,摸索出以下幾點解決方法: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對留守兒童做到心中有數,對研究有益處。每位留守兒童一個檔案袋,那里記錄了他們成長的足跡,由于家長有的是階段性的外出打工,所以就有的這學期是留守,下一學期不是的例子,或者新增的留守兒童,我們都會及時地建立檔案,認真收集材料,對留守兒童的動態掌握要做到心中有數。
2.實施幫扶制度,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要做到經常了解情況,找他們談心,經常進行家訪,幫助他們解決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學習方面的困難。為此,我們學校還與心理咨詢醫療室的王老師達成共識,負責學生的心理輔導,因為王老師是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讓學生在這里得到心靈上的放松,使留守兒童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3.樹立典型榜樣,強化正面教育
樹立典型榜樣,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大力宣傳優秀留守學生榜樣,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鼓勵更多的留守學生向他們學習。如我校的留守兒童張同學,曾被評為省級十佳道德楷模,她的事跡曾在報紙上報道過,這是身邊最好的典型,我們利用班會讓各班讀她的事跡報告和報紙上的報道。用身邊的典型感染每一位留守兒童的內心深處,凈化他們的心靈。
4.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各班充分利用好每周星期三第五節的班會課,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的洗禮和靈魂的凈化。把各種不良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早預防早治療”,防患于未然。我們深深的知道只做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借助專業心理咨詢師的介紹,采取團體心理輔導游戲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咨詢師告訴我們:“這種游戲很有實效性,對孩子心理扭曲的前期階段,幫助非常大,效果非常明顯,而且這種游戲形式學生都喜歡,他們畢竟還小喜歡玩,抓住這一特點,就更容易開展了。而且這種游戲是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都可以搞,一樣可以發現其中的緣由,隨時可以解決問題,非常實用。要是真正的、嚴重的心理疾病,就需要看醫生了,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就學校而言做這種輔導游戲就可以,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睆哪且院螅颐繉W期都堅持做團體心理輔導游戲,至少一次,必要時可以多做幾次。游戲結束之后要及時記錄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稍微嚴重的就與學校的心理咨詢醫療室的老師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通過這樣的途徑我們已經成功轉化了很多的學生,更可喜的是我不僅在游戲中發現留守兒童存在心理扭曲的問題,同時也發現參與游戲的非留守兒童也有同類的問題,也幫助解決了,真是一舉兩得。當我們意識到這個游戲的重要性之后,我就從咨詢師給我們介紹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中,開始進行修改,演變成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心理輔導游戲,這種創新的精神值得推廣。
5.充當“留守兒童”的“臨時家長”
讓學生感到當家長外出打工時,也有父母在身邊,感受愛的存在。讓教師把好每個“留守兒童”的脈,從學習、生活、和心理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如給生病的同學買藥吃,并親自送到家中交給父母或“臨時監護人”;把在教育平臺上看到的《心理訪談》知識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把在網上查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問題學生”身上;聽說哪位學生的家長回來了,我就馬上去家訪,不管是多遠,都要克服重重困難,來到家中向家長全面地匯報孩子的近況,并了解他們在外打工的情況和對孩子的期望,更遠的就利用現代的通訊工具進行聯系。這些“臨時家長”們做得比真正的家長還要好,讓學生感覺到父母打工走了,我還有父母疼愛我們,還有愛存在。這些老師得到了社會的尊敬,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6.讓學生學會感恩
(1)感恩國家、黨和社會。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編寫了許多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課文,這些課文可以改變成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演,既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感恩父親。父親是一個家庭的大山,有山就有了依靠,所以要教育學生感恩自己的父親。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向學校提出建議開展“父親節現場作文大賽”,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盎然。班級內的初選就熱火朝天,競爭激烈,選派的優秀選手都是班級的佼佼者,在不傷害自尊心的前提下,以留守兒童為主選拔參賽選手,讓他們用自己手里的筆記錄下自己與父親的愛。
(3)感恩母親。在母親節,班級舉辦大型的以“母親節”為主題的作品征集活動。形式有繪畫、手抄報、短信、日記、征文等。學生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一種或幾種形式參加活動。在收集的作品中,我倍加關注留守兒童的作品,件件印象深刻。從中了解到他們對母愛的渴望,也讓他們了解母親選擇外出打工的真正原因,理解母親,從遠方默默地為母親祈禱,每年都能平安歸來。
(4)感恩老師?!案舸逃被緦儆凇澳鐞劢逃?,當父母選擇外出打工之后,孩子教育問題的重任,實際上就落在了老師的肩上,我們既是學生的老師,還要扮演好“臨時家長”。教師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學校舉辦了一次以“教師節”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優秀作品收錄到??處煿潓?小?/p>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需要我們全社會的人一起行動起來,攻克這一難題。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