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萍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一直都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數學知識的解答,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而在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都比較低。因此,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提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系列策略展開研究,希望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
一般來講,在小學數學課程當中,學生難免會遇到無法順利解答數學習題的情況。這種現象會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以及他們智力的發育,甚至長期在這種學習情況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也會有所降低,從而給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困難。為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老師必須重點關注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以此為學生自身的成長帶來幫助,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目前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分析
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教學內容也在教學改革中進行優化調整。由此帶來的影響使得小學數學課程學習會面臨不同的困境,只有明確認識這些教學困境,才能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老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小學數學課堂中,老師都是根據教材內容一味地給學生講述,卻并沒有關注到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中,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老師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去應用這些教學形式為學生帶來新的數學知識。
(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較低
一直以來,數學在各個階段都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數學知識中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小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限,使得他們在解答一些數學題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困難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漸漸失去興趣。
(三)過于采用題海戰術,忽略學習本質
數學這門課程的展開,最重要的是能夠借此去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改善學生的邏輯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卻忽略了數學課程的教學本質,采用題海戰術,只是帶學生解答各種類型的數學問題。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自身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數學習題的多樣性,讓學生面對稍做改動的問題仍無法應對。
二、加強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路徑探索
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不僅是數學課程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人才培養的要求。只有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提升和改善,他們自身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思維方式也會有所變化。那么,老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應用各種新型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有效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中有著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也是可以提高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思維導圖這種教學形式,給學生呈現出數學知識的另一面,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要保證學生遇到這類問題可以有效地解決,首先要幫助學生奠定他們的基礎知識,采用思維導圖細化長方形、正方形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種特點,再結合思維導圖去引導學生對它們的認識,以此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為更好地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現如今,互聯網科學技術在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教育事業擔任著對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任,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課程教學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人才培養最為關鍵的內容。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學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更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促進自身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例如,《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對這兩種統計方式進行合理應用,就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動態呈現形式下,讓學生進行觀察,哪種統計形式更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來他們要獲得的數據信息,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這兩種統計形式的特點。再結合實際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進行繪制,強化他們對知識的有效認識。
(三)展開小組合作教學,全面改善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素質教育的教學環境下,對培養人才的綜合素養有了較高的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當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凸顯出公平、公正的教學原則。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教學,全面地改善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比如,《測量》數學課程內容在學習后,要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就可以將學生劃分不同小組,小組之間合作去完成對某個實際物體的測量。測量過程中,學生之間要互相配合,準備測量所需要的東西,實現對問題的解決和完成。這樣一來,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讓同學互助友愛,共同進步,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最終需要學生使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里的問題。作為教學就要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并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更豐富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