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梅 徐龍
1.浙江富春江環保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富陽 311400
2.江西省電力設計院 江西南昌 330096
水是熱力發電廠的載熱介質,水品質關系著電廠安全運行和節能增效。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工藝選擇是確保熱電聯產項目的水、汽質量符合要求,保證熱力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1]。
江西某熱電聯產項目,采用超高溫超高壓機組,鍋爐補給水系統出力為4x100t/h。原水水源為地表水,設計水質數據如表1:

表1

表2
根據上述情況,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1:陽床+除碳器+陰床+混床工藝;方案2:兩級RO+EDI全膜工藝;方案3:兩級RO+混床工藝;方案4:一級RO+混床工藝;方案5:一級RO+陽床+陰床+混床工藝[2]。
以上方案中離子交換設備計算周期見表2:
方案1:①最傳統除鹽工藝,出水水質穩定,適應水質變化能力強。②陰床計算周期為1.6d,離子交換三運一備,交換器共計12臺,僅陰床每天再生一次,運行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同時還有大量酸堿耗量和廢水。③離子交換除有機物和活性硅相對會差一些。
方案2:①EDI為新型水處理工藝,正常運行不需酸堿。②由于EDI近乎苛刻的進水要求,使得其處理設計至關重要,因此兩級EO是必須的。③EDI價格相對UF、RO模塊非常昂貴,進水適應能力最差。④EDI出現問題須返廠維修,容易影響工期。
方案3:①系統水質有保障。②混床計算周期706h,約29天。二級RO的作用僅處理堿度和游離二氧化碳、殘余的活性硅。③其二級RO的投資及運行費用應該大大高于一級RO后的陰陽床。
方案4:①混床計算周期96h,按三臺混床連續運行計算1.3d須再生一次。②水質難以保證,根據RO計算,RO出水二氧化硅含量130mg/L,大于規范中對混床進水水質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0mg/L的要求。系統出水存在硅超標的風險[3]。
方案5:①最可靠、適應能力強的除鹽工藝。②RO考慮30%備用,離子交換可不設備用。一級RO后的陰床周期達到20天以上,陽床和混床周期在45天以上,再生用水只需從水箱提供。③二級RO(方案3)比RO+陰陽床投資費用應該還高出10%以上,且占地相當。
以上工藝系統布置,方案2、3、5占地一致,方案4稍小,方案1最小。
本項目推薦采用方案5,其優點在于技術先進、產品成熟可靠、水的可回收率高,同時安裝維護便捷、勞動強度低等,符合運行實際要求。此外,還考慮:①離子交換除有機物和活性硅的能力相對會差一些。根據經驗,對地表水,離子交換除TOCi效果一般且不穩定,而反滲透除TOCi能穩定在九成以上。②UF、RO膜元件價格下降大,其對水處理工藝也可靠有效。因此,本工程最終采用方案5。
選擇合適水處理系統要根據原水水質情況、機組對系統出水水質的要求、當地環保要求、水處理系統的定員等因素綜合確定。對于熱電聯產項目,由于機組補水率較高,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進行工藝設計時,要加強對原水水質特征及產水氫電導率、TOCi、硅等是否符合標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