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銳 南京林業大學
關鍵字:《父親》;肖利;人物形象
肖利第一次出場十分尷尬,作為霍艷艷的初戀對象,趁著霍建國相親的空檔跑到她家來。被發現后挨了一巴掌。初次登場的肖利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毛頭小子,對霍燕燕有色心沒色膽,被霍建國吼了一次打了一頓就再也沒出現了,這也能看出肖利沒有責任心。此時的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負面的,早戀被女方家長抓到兩次,第一次被發現時很無、裝無辜,言行舉止都充滿著一股油膩味。第二次就沒有結果了,雖然不支持早戀,但是這種雙方都被傷害了肖利沒做出一點挽回舉動就顯得沒有擔當了。
這個情節,肖利遇見霍燕燕,一眼認出并反復確認。當霍燕燕最無助的時候,肖利出現了,這就像是她的一根救命稻草,是慰藉。
接著便是霍燕燕帶著肖利回家見父親,在這個情節中,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負面的。一般見對象家長都要穿的比較正式,要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但是肖利一出場,雖然看起來西裝革履的,但是圍個花里胡哨的絲巾,穿的外套是皮質的,墨鏡也不好好戴,架在頭上。在談話中,肖利滿嘴跑火車,已經讓霍建國感到不滿了。并且他穿的太新潮,古板了大半輩子的肖建國肯定不能接受,加上他的收入不穩定,穿著打扮卻看起來花錢大手大腳的,讓肖建國無法放心把女兒交給他,怕女兒吃虧。在談話中,也將肖利的情商低和表達能力差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說話說不明白,而且在別人家做客太自以為是了,還幫著霍建國教訓女兒,很難不讓霍建國擔心如果女兒繼續跟他交往,會受欺負。
霍建國被多年以前見義勇為的壞人報復,失憶并伴有嚴重的狂躁和暴力傾向。霍燕燕教他認人,他連自己都不認識,卻一直記得那個“欺負女兒”的肖利,拿東西砸他,用手指比作槍打他。在這段情節中,對于霍建國來講,肖利的人物形象是負面的。雖然他失憶認不得人,但是一直記得肖利這個“犯罪分子”。對于影片情節來講,肖利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故事利用霍建國對他的敵對態度襯托出就算失憶也記得欺負女兒的人的父愛,讓人為之動容。肖利在這種次出現都要被砸的情況下,也沒有因此要跟霍燕燕分手,可見他也用情至深了。或許是在住院期間被肖利的所作所為感化了,霍建國在聽霍燕燕說兩人要結婚了也沒有反應。此時的肖利對比學生時代的肖利成熟了很多,變得有擔當有責任心了。
兩人的婚禮,請了很多人,也許是考慮霍建國的精神狀況,唯獨沒有請他。婚禮現場,在眾人起哄兩人親一個的時候,霍建國開著多年前去接女兒的警車,出現在了婚禮現場,他對霍燕燕說了一句我來晚了,也能按照司儀的要求做,此時看起來他似乎非常正常。但是父親沒把女兒的手交到新郎手上,而是說:“等你放學,我再來接你。”
最后一個場景中的肖利的人物形象比較中立,是個襯托父愛的背景板。婚禮開始前,肖利忙前忙后,而霍燕燕只需要美美地坐著,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擔當。當霍建國牽著女兒的手向他走來時,他眼含淚花,這表現的不僅是一個新郎的感受,還代表了廣大觀眾的感受。父親神志不清,但能夠記得送女兒去上學,在他心里,女兒一直都是那個梳著羊角辮的小孩,而自己則是能夠為她遮風擋雨的依靠,一句“等你放學,我再來接你。”讓這個場景中的人為之動容,也讓熒幕前的人感動。
在《父親》這部電影中,一方面,肖利這一人物作為主線襯托父愛的輔助出現,充當工具人的作用,對整個電影情節的發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肖利作為暗線一個男人的成長的主角出現,從學生時代沒有擔當的大男孩逐漸成長為能扛起家庭重擔的丈夫。也許肖利的形象也是父親年輕時的樣子,直到為人父母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個男人吧。霍建國用半生經歷教肖利如何做一個好父親,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