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泉 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
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如今的人們面對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多,也因此使得人們的審美越來越高,這就給節目攝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電視攝影過程中做好畫面構圖藝術的創新和改進,只有切實提高的電視攝影技術,才能使最終呈現出的電視畫面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
電視攝影的目的就是將所拍攝出的作品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在電視中國,而電視畫幅會對電視攝像作品的畫面構圖和呈現效果產生影響,20 世紀我國影視行業所常用的畫幅是4:3,但是這種畫幅對于人眼有一定的損傷,為人眼視力問題考慮,必須對畫幅進行改變,而且這種4:3 的傳統畫幅很難表現出電視攝影作品的真實感,因此,如今的影視行業均將畫幅調整為16:9 的畫面構圖[1],正因如此,必須在電視攝影過程中嚴格按照該畫幅規定完成攝錄,而且需要按照規范一次性攝制完成。
在錄制電視畫面時,電視攝影畫面構圖幾乎完全是處于動態狀態的,也就是說,在電視攝影錄制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人物、物體的運動,與此同時,通過電視攝影作品,也可以將攝影師的思想感情傳達出來。不僅電視攝影內容存在動態性,攝像機本身也是運動的,通過它的運動可以突破平面構圖的限制,可以對立體空間進行表達,而且可以隨著攝像機角度的轉變,對場景的變化進行更深層次的表達,可以將很多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畫面同時呈現在一個鏡頭中,形成一個更加三維立體化的空間,因此,攝影師應該注意攝影過程中的畫面布局,對正在發生運動的人、物體進行合理調度[2],呈現出更加精美的畫面。
單純的一個或者幾個畫面是無法組成完整的電視節目的,正因如此,電視攝像技術的畫面構圖呈現出了整體性,同時也可以被叫作一致性,也就是說,在處理攝影圖像時,必須使不同的畫面之間構成連續,從而可以形成一個連貫的情節,這樣才能保障一個電視節目的畫面呈現出整體性,也才能讓觀眾理解畫面中想要傳達出的信息。
在電視攝像錄制過程中,要求攝影師必須考慮到拍攝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及拍攝畫面所呈現出的效果,拍攝人員在使用電視攝像技術記錄畫面時,一定要關注畫面構圖是否足夠舒適,也就是畫面構圖是否合理,呈現出的畫面是否完整等等,高舒適度的畫面指的就是人們在觀看節目時能夠充分滿足自身的觀感需求,這就需要攝影過程中對拍攝對象進行合理調度,通過對人、物等因素的合理搭配,確保畫面比例合理[3],形成最佳的畫面構圖。
電視攝像技術與電影等其他類型的攝影方式不同最主要的一點是,電視攝像往往需要一次性完成,主要原因就是若重復拍攝或拍攝完成后對畫面進行反復修改,就會導致畫面出現不和諧的問題,因此需要保障在攝制過程中盡量避免錄到不重要的內容,這就對電視攝像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不斷提升自身的攝像技術,從而避免在錄制過程中出現拍攝失誤的問題,需要保障一次性完成攝制。除此之外,在實景中進行電視攝像時,往往會因為現實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影響拍攝效果,進而導致呈現出的畫面達不到預想效果,例如光影、攝像角度等,均有可能出現問題,而且在拍攝過程中往往給攝制人員帶來了很大壓力[4],需要其具備足夠的技術能力,能夠在只有一次拍攝機會的前提下捕捉到需要的畫面。
正如上文所說,錄制電視節目過程中,對電視攝像人員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為了保障其水平能夠滿足攝像要求,必須定時對其進行培養。主要原因是在針對不同拍攝對象、不同場景的拍攝過程中,拍攝角度、環境、光影等因素都有所差異,因此必須在拍攝前進行充分的測量和調度,從而進一步確定好拍攝位置等因素才能開展拍攝工作。但是,若拍攝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就很有可能在拍攝過程中產生一些失誤,或者受到氣候原因的影響導致拍攝任務無法完成,這種情況下呈現出的畫面即使后續可以后期處理,也無法呈現出最完美的畫面構圖,因此要求電視攝像人員具有足夠的專業水平,可以在攝制時就能對畫面構圖進行控制。
總而言之,在當代電視攝影過程中,畫面構圖藝術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這也是電視攝像領域的基礎環節,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對相關技術進行創新,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呈現出更佳的畫面,更好的滿足觀眾的觀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