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山東廣電傳媒技術有限公司
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創作,是導演在體驗、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對社會生活原料進行的能動的選擇與加工。這一創作通過對一個又一個的小人物,甚至是社會邊緣人的記錄,來展現社會風貌、凸顯社會問題、反映當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對于記錄社會發展的狀況、反映當代人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拍攝容易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很難完全按照既定的拍攝計劃進行。
對于創作者來說,拍攝中哪些素材該拍、哪些時間能拍、哪些情節可以用來更好地支撐作品主題等問題是相對模糊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拍攝過程和事件的推進過程是同時發生,這就給創作素材的捕捉帶來了困難。同時,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主題選擇角度涵蓋了社會各個層面和各種不同人群,包括一些存在智力缺陷和喪失行為能力的人物,這類人群身上的性格多變性和不穩定性,給創作者順利的拍攝帶來了困難。
目前的大部分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采用傳統的聲畫表達形式,即畫面、同期聲、解說詞、字幕、電腦特技,表達形式上相對單一。首先,畫面的表現有兩種方式,一為長鏡頭,二為推、拉、搖、移、組接而成的鏡頭,這兩種表現形式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第二,在記錄社會真實面貌、反映當下社會問題中,某些主題作品為了避免產生導向性,會盡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解說詞,靠解說詞來作為豐富畫面的輔助手段存在局限性,這正是基于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表達形式單一的表現。創作者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內容的記錄、思想的挖掘上,重內容而輕形式,在表達形式的多樣性上一直止步不前,再加上創作者品牌思維創造意識薄弱,造成發展路上的難題。這需要創作者尋求新的手段,突破傳統聲畫表達形式,樹立品牌意識,做好受眾定位和市場定位,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
創作模式趨于雷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導演全程負責,套路化拍攝。因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拍攝周期長,導演往往以一個較低效率耗費著創作時間和資金,最終導致套路化拍攝創作模式的雷同化。第二,創作思路固化。自從故事化的敘事模式興起之后,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者幾乎都在思考著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戲劇性,注重作品的故事本體,忽視了許多其他也是相當重要的方面。并且現在大多數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拍攝角度,都是中國人講述中國故事,中國人發現中國問題,眼光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局限性。第三,創作內容雷同,影響力不足。以“借鑒”的名義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當今時代是一個講求創新的時代,處處雷同的紀錄片作品,缺乏影響力,并嚴重阻礙了我國紀錄片行業的發展。
社會現實題材的關注對象很大一部分是還未產生結果的事件,未知性極強,創作者在不能完全摸清最終結果相關的重要事件點時,往往會漏掉一部分的素材。這對于后期剪輯工作來說,是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就需要創作者具有敏銳捕捉細節的能力,準確地把握拍攝時機。首先,增強創作者的專業素養,提高對素材事件的敏銳度。其次,在細節的捕捉上,需要創作者增強耐心,拍攝中多使用長鏡頭。再次,面對未知結果,創作者可以采用多拍、搶拍的方式來避免后期素材不足的問題。還應注意的一點就是,素材的采集不止包括攝像機采集到的聲畫素材,還有錄音設備采集到的聲音素材。
創作者創造性處理素材,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運用 4K 技術與 VR 技術,創造性處理素材。在網絡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影視行業危機四伏,許多相對低質化的影像將會被淘汰,4K 技術拍攝的影視作品,畫面分辨率更接近于人的眼球,在技術指標上更加貼近真實世界。同時,結合 VR 技術,將會在技術美學上取得飛躍性的進步。第二,善用 IP 思維塑造品牌。IP 即關注度高、影響力大、能夠被多次創作、多次生產的具有創意性的知識產權。IP 思維的廣泛運用,給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跟隨著影視作品發展的腳步,創作者應該不斷探索高效率、規范化生產的工業化的創作模式,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質量。同時,創造機會,尋求多方位的國際合作,開啟“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N”新模式。具體來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外合作進行紀錄片創作逐漸形成一股大潮,中外合作可以拓寬自身的視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手段并進行文化交流,有利于本國作品更快地提高到一個國際水平高度上來。開啟“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N”新模式,將帶動一大批行業市場的發展,許多老一輩手藝人、傳統的中華美食、延續百年的古鎮在當今社會中的生存現狀搬到熒幕上來,使許多瀕臨消失窘境或發展困境的產業重新煥發活力。
新時代下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是涵蓋產業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的紀錄片業態。面對互聯網、智能手機、數字電視等新的傳播媒介,社會現實題材應更新創作理念,積極探索新的出路,努力推進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的繁榮與發展。感應時代的變遷、抓住時代的脈搏、保持上乘的品質,更好地反映社會、記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