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存,潘宇濤,趙金海,王舒瑞
(1.黑龍江省科學院,哈爾濱 150001;2.黑龍江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院,哈爾濱 150010)
漢麻也稱工業大麻,植株群體花期頂部葉片及花穗的四氫大麻酚(THC)含量小于 0.3%,不具備提取毒品或直接作為毒品利用[1]。2005年以來,我國漢麻產業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中國總后勤部也將漢麻作為十三五兩大核心項目之一進行積極推進。其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得到進一步發展,被廣泛應用于紡織、食品、新材料等十幾個重要領域。
黑龍江省漢麻產業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新型工業化綜合開發利用為主體,是新型綠色產業,這對于解決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軍民產業技術融合、拉動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加拿大是全球漢麻生產與貿易的重要新生力量,過去20年來,加拿大的漢麻產業不斷發展,特別是近5年,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漢麻產量年均增長近25%。加拿大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漢麻生產國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世界種植漢麻的國家超過30個,主要為加拿大、法國、中國等。自2011年,全球漢麻種植面積穩步增長,2015年,全球種植面積為135 000 hm2,加拿大為44 000 hm2,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為40 000 hm2,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歐洲漢麻種植面積約47 000 hm2。2019 年,加拿大漢麻種植面積已接近70 000 hm2[2]。我國2019年漢麻種植面積稍有回落,但也達到3 5000 hm2,其中黑龍江、云南兩省合計約27 000 hm2[3]。
黑龍江省地處北緯45°~55°黑土帶,是世界三大麻類植物高產帶之一,適于良種培育和生產優質原料,生產的漢麻纖維是全國麻紡企業公認質量最好的麻纖維。黑龍江省地塊大、地面平,為漢麻機械化種收作業提供了便利條件。業內人士認為,黑龍江是種植漢麻自然條件最好的省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自2005年以來,我國麻業發展受到高度重視,國家先后批示了《專家建議將漢麻列為我國新型纖維戰略資源》《關于我國漢麻生物資源綜合利用開發與產業化的報告》等有利于漢麻產業發展的報告。黑龍江省政府以及省工信委對漢麻開發給予足夠重視。2013年5月,黑龍江省政府和黑龍江省公安廳決定在不影響漢麻產業發展的前提下,對全省范圍內的漢麻產業鏈加以嚴格管控,使漢麻產業健康有序運作。2017年7月,《黑龍江省禁毒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漢麻種植加工管理辦法》,這為黑龍江省規范漢麻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黑龍江省于20世紀90年代就曾有大面積種植漢麻和亞麻的基礎,漢麻種植面積曾列全國第一,是國內麻類作物育種及原材料生產中心。黑龍江省麻紡加工企業密集,閑置的大批亞麻加工設備迫切需要原料供應,這都為黑龍江省規模化種植漢麻提供了基礎。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黑龍江省科學院等科研院所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創新技術未來研究院、白俄羅斯科學院、烏克蘭農業科學院等在漢麻領域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院所建立了深厚合作關系。聯合成立了“中烏麻類作物研究中心”“中加麻類作物研究中心”和“中白麻類作物研究中心”,使黑龍江省在漢麻育種技術、有效成分分析和檢測、配套專業漢麻收獲機械研發以及漢麻綜合利用領域與國際接軌。
黑龍江省擁有黑龍江省科學院、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林業大學等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經過多年的科研積累,先后培育出我國首個優質、高纖雌雄同株漢麻新品種及高產籽用和籽纖兼用雌雄同株漢麻新品種,成功引入2個適合黑龍江省氣候條件的國外優質漢麻品種,國內首臺漢麻聯合收割機械研制成功,并在漢麻CBD的提取和漢麻功能食品研發方面取得突出成績,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紡織服裝出口量在國際紡織服裝貿易中占有極大比重。國際貿易壁壘是發達國家限制紡織品服裝進口的主要手段,技術壁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對中國紡織業產生很大影響,成為制約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阻礙。漢麻產品較其他材料的紡織品有很大優勢,多數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以漢麻為主要原料的商品不受配額和貿易壁壘限制。
黑龍江省漢麻品種比較單一,缺少針對性較強的籽用品種、纖用品種、籽纖兩用品種、藥用品種等。2016年,黑龍江省漢麻種植面積30萬畝,但經科研機構培育登記的漢麻品種僅有3種,且都屬于纖用型,其他種子大多來源于甘肅、內蒙古、吉林等省的農家品種,產麻率低,導致漢麻長勢不一致,纖維質量參差不齊,給收割和加工帶來困難,為產業下游企業加工帶來不便。
漢麻不是黑龍江省主要農作物。多年來,漢麻生產長期處于自生自滅的放任發展狀態,農戶跟風種植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很多農戶并沒有簽訂收購訂單,盲目種植,造成了秋收之后可能滯銷甚至賠本促銷問題,供過于求,缺乏正確的政策引導。
法律法規滯后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法律法規不配套,缺乏有效監管,容易滋生違反禁毒法律法規的行為。部分農家品種四氫大麻酚部分含量達10%以上,含毒情況堪憂。隨著近兩年漢麻產業的飛躍式發展,農家品種的繁殖面積也大幅增加,少則幾畝,多則上千畝,產出的大麻籽部分作為生產田種源銷售,如任由其無序發展,將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剛剛進入機械化初級階段,配套自動化種植加工設備匱乏,收貨時多數仍需要人力拔麻,使用的“皮桿分離機”需要依賴人工,極大限制了黑龍江省大平原耕種優勢的發揮。加之黑龍江省漚麻生產方式落后,本地漢麻的種植與初級生產難以從質量和數量上達到收購企業要求,因此龍頭企業對本地漢麻生產無法形成有效帶動力。
黑龍江省漢麻種植栽培技術不配套,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術,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無法開展專門的指導、培訓服務。基礎設施薄弱,漢麻脫皮時間長,造成麻皮色澤不一,影響質量。油麻兼用的種植習慣,導致麻皮采收推遲,纖維木質化程度高,影響了麻皮質量。
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漢麻產業在種植、加工、生產、銷售等環節已形成比較系統的體系,有比較完備的立法和相應的監管部門規范市場以及行業發展。黑龍江省產業發展還未形成完整鏈條,研發機構、企業等多單打獨斗,研發和產出力量薄弱,產品形式單一,產業總體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總體偏低。
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尚在起步階段,后續加工能力尚未形成,農民僅能從出售麻皮一方面獲利,經濟效益偏低。對漢麻種植宣傳引導缺乏明確的科學種植產業規劃,激發不起農民種植漢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漢麻產業作為一個在技術上逐步實現突破、使用前景異常廣闊的新興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全球天然纖維年產量約為2 800萬噸,產值數千億元,而漢麻將成為全球1 000億級天然纖維市場的有力競爭者。現北美市場大約有3億元的漢麻產品交易額,每年增長約8 000萬美元。全球每年的漢麻產品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由此可見,漢麻產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將會成為黑龍江省發展漢麻產業的一個重大機遇。
國家“十三五”規劃以及“中國制造2025” 等政策相繼出臺。漢麻產業成為黑龍江省培育的重要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中國制造業2025”試點先行先試的優勢,將為漢麻產業迎來難得的發展契機。
1988年,聯合國對工業用漢麻解禁,之后世界各國紛紛解禁。2003年,我國云南省率先制定法規對漢麻種植解禁。2015年,黑龍江省公安廳緝毒總隊在對漢麻種植進行調研論證后,也擬出臺解禁的法規,這將為黑龍江省規范漢麻產業發展市場有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隨著人們對漢麻功用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漢麻在生態治理新功能、制備軍民用途的特種材料及新產品、開發汽車內飾材料等方面發展迅速。國內外大量的功能性產品、新材料制品的研發為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后端發展提供了潛在出口,這對黑龍江省種植發展漢麻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加之國內漢麻產業發展新模式在逐步建立,都為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和機遇。
“龍江絲路帶”的建設,為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的招商引資及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黑龍江省科學院等以技術成果入股方式吸引省外企業投資龍江漢麻產業,與國內漢麻紡織實力最強的雅戈爾集團、山西綠洲、沈陽北江等公司簽訂合同,實現訂單式種植10萬畝漢麻。全世界最大的麻紗制造商浙江金達集團在黑龍江省青岡縣投資3億元建設麻纖維加工分廠,直接拉動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這必將對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黑龍江省大部分種植戶對漢麻的認識并不十分清晰,甚至出現漢麻和大麻毒品概念等同化的問題。省內農家品種種植面積較大,在缺少嚴格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容易使四氫大麻酚含量高的農家品種流入非法渠道。同時,在消費層面,如果消費者對漢麻認識不能及時提升,仍停留在大麻、毒品層次水平上,漢麻產品在營銷過程中也會遇到極大的困難。
自2002年以來,國家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同時全面推行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極大提高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但直接沖擊了種麻農民的積極性,導致漢麻原料價格升高。
國內紡織服裝市場現在應用的主要麻原料是亞麻和苧麻,與這兩者相比,漢麻材料具有生長周期短、用途廣泛、加工品種豐富等特點。但苧麻產業和亞麻產業發展時間長,研發和利用技術相對成熟,市場認可度高,特別是黑龍江省亞麻產業基礎好,在今后的市場運作中,與亞麻和苧麻爭奪紡織服裝等市場份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在產業鏈后端充分發揮漢麻廣泛的功用和價值,使產業鏈不斷延伸擴大,是今后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第一,增加優良品種的引進培育,加強漢麻產業源頭建設。加強國外漢麻優良品種的引進與培育,根據黑龍江省漢麻種植主產區的條件,培育一些優良品種,特別是抗旱、高產、低毒、營養價值高的籽用型品種。建立以科研育種單位為主、科學規范的品種繁育基地,以種代研,培育出適應性高的優良品種。鼓勵農民種植新品種,加速推進新品種的推廣力度,以種子為突破口,加強漢麻產業源頭建設,增強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第二,加強漢麻種植監管,優化產業建設。近兩年,漢麻產業以飛躍式發展,農家品種的繁殖面積也大幅增加。黑龍江省應盡快出臺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對種子進行統一注冊,要求農戶統一種植、統一收獲、統一加工、產出統一品質的漢麻產品。推廣種植、加工一體的漢麻生產模式,打造出優秀的龍江漢麻品牌,保證黑龍江省漢麻產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促進軍民技術融合。加大科研經費投入,設立漢麻產業專項經費。對麻類產品新用途、節能環保生物脫膠、生物制漿技術,纖維乙醇、纖維基材料和麻類生物酶等領域進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特別是在漢麻綜合利用領域,要保障產出高附加值產品,開發有價值的食品和藥品資源。加強科研院所對外合作,建立漢麻研發中心,不斷探索漢麻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促進黑龍江省科研領域軍民技術融合。
第四,加強配套產業建設,實現漢麻產業發展全程機械化。目前,黑龍江省漢麻生產設備的機械化水平較低,成為漢麻生產規模化的巨大障礙,也是漢麻生產機械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黑龍江省應加強研發和引進配套種植、加工設備,實現漢麻種植與加工全程機械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五,加強產學研結合,完善漢麻產業鏈建設。支持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廣泛開展創新性科技研發,鼓勵科研機構開展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建設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使示范基地對漢麻種植加工起到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
第六,調整惠農政策,增加麻農積極性。黑龍江省漢麻產業尚在起步階段,后續加工能力尚未形成,農民僅能出售麻皮獲利,利潤空間較小。建議黑龍江省施行漢麻種植補貼和農機補貼等惠民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積極性,為大規模種植漢麻專業生產合作社協調貸款,解決生產流動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