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丹
(黑龍江省紀委監委 辦案基地管理中心,哈爾濱 150027)
19世紀中期,西方經濟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除了經濟理論的創新外,研究方法、分析工具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數學與經濟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廣泛的運用數學工具、數學模型,是經濟學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這一時期,數學作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必要工具,也逐漸滲透到經濟學領域,并在推動經濟學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數學的邏輯性和嚴密性,讓錯綜復雜的經濟學問題變得更加清晰和明朗,在描述經濟運行規律、科學預測經濟發展趨勢、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應用優勢。正確看待和合理運用數學方法,在深化經濟學研究、促進經濟學發展上,能夠帶來積極的幫助。
經濟現象的偶然性和經濟變量的隨機性,增加了經濟學研究的難度。而數學本身有著極為周密的邏輯性,將數學與經濟學進行聯合,運用特定的數學方法、數學模型,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經濟學科的理論基礎,讓原本相對抽象的經濟理論,在數學方法的支持下變得更加具有實用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數學工具、方法,在檢驗經濟學理論的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了溝通理論與實際的橋梁,真正使得經濟學從一門理論研究走向了實際應用。
在經濟學研究中,每提出一種新的理論,都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檢驗,才能將這種理論和假說,推而廣之的進行應用,即經濟理論的“可證偽性”。將數學方法應用到經濟學理論或假說的證偽中,通過“發現問題---優化完善---重新證偽”的循環過程,讓經濟學理論的實用價值得到不斷提升,最終成為了一種普遍適用的科學。在制定經濟政策時,考慮到經濟政策施行后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深刻影響,也必須借助于數學方法,對經濟政策的嚴謹性、邏輯性進行驗證,或是利用數學模型對經濟政策實施后一段時間內的成效進行預測,進一步提升經濟政策的科學性。
經濟學領域的“邊際革命”,讓數學在經濟學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運用。在這之前,雖然經濟學研究中也涉及到數學學科的一些內容,但是僅限于解釋和計算功能。在“邊際革命”之后,在門格爾等一大批數學家的推動下,數學開始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在數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隨后,數學和經濟學結合的各種產物,例如,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博弈論、控制論等,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學理論體系。可以說,數學方法的運用,讓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現代獨立學科,并在經濟學研究與發展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在經濟生活中,尋找最優解是在各個領域中一種常見的問題,例如,企業需要在控制成本與提升效益之間尋求最優解,在工程進度與建設質量之間尋求最優解。利用數學方法,可以在原本相互矛盾的兩個經濟學關系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和資金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利用數學中的導數求極限,求解某一函數的最大或最小值,數學概念中的“極值”就是經濟學領域的最優解。將數學方法中的定量計算與經濟學中的定性分析相結合,可以為經濟生活做出更加縝密與科學的指導。
經濟預測是基于以往的經濟運行規律,運用一定的經濟學理論,對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發展走向作出相對科學的預測,進而指導經濟主體提前采取應對措施的一種方法。由于經濟現象的復雜性和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純粹的經濟學理論分析,往往并不能嚴謹、客觀地得出預測結果。為此,必須要將數學方法運用到經濟預測中。利用周密的數學邏輯、嚴謹的數學推理,消除經濟活動和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進一步提升經濟預測結果的指導價值。在這一方面常用的數學方法有時間序列的趨勢預測、回歸預測和投入產出預測。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是經濟預測的常用數學方法,并參考這種函數關系來預測未來趨勢。
一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會在多個領域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必須要保證經濟政策的可行性、合理性。運用數學領域中的一些概念、工具,例如,邊際效益、彈性函數等,可以量化表示某一經濟政策在實施一段時間后取得的效果,從而為相關人員制定和調整經濟政策提供了數據參考。再例如,某地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家庭的消費資料,得到該地的一種經濟作物的綜合需求函數為Y=0.4P-0.7X0.8。其中P為作物每斤的價格,X為人均月收入,Y為人均月需求量。由函數式可知,若該地人月平均收入為50元,秋菜每筆1.30元,則可預測人均月需求量為7.61。利用此結果可以在調節作物種植時做出合理的安排。
要想在經濟學研究中用好數學方法,真正發揮數學的價值,要求研究人員必須對數學和經濟學兩門學科的關聯性有客觀的認識。首先應當明確,經濟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無論是自身的研究還是整體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于經濟學而不是數學。這就決定了在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時,不能單純地運用數學工具、數學模型進行定量計算,還必須運用經濟學思維。簡單來說,經濟學研究需要數學方法,但是數學方法只是若干經濟學研究工具的一種手段。
在經濟學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理論、假說,必須要經過實踐檢驗,才能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推廣使用,進而對經濟發展產生正向的推動和科學的指導。同樣,數學模型、數學工具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運用,也需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宏觀的經濟背景,作出持續性的優化和調整。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態勢更加復雜,對數學方法的應用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特定的數學模型也需要立足于現實,不斷地完善,才能在經濟學研究中始終發揮作用。
在經濟學研究中使用數學工具、數學模型的歷史由來已久,作為數學和經濟學結合的產物,計量經濟學、控制論等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價值。在今后的經濟學研究中,我們既要重視數學這一工具的使用,同時又要樹立經濟學思維,才能推動兩者的融合,實現數學和經濟學兩門學科的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