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鈞元,羅曉宇
(綏化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我國創業就業教育尚處于發展階段,在內容上缺少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部分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僅僅是把創業就業教育作為正常教學活動的附屬品,并未形成系統化的創業就業教育體系。
經濟管理類創業就業教育的實踐部分主要以案例分析教學為主,學生缺乏實踐經驗,而且在學生創業就業方面的實踐指導能力較弱,致使實踐項目不合理。
高校經濟管理類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對企業的相關資料了解較少,研究結果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二是專業教師與企業的聯系也較少,對企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問題缺乏深刻認識,無法形成自己的見解;三是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與政府、企業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在互通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高校經濟管理類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在教學評價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評價方式尚存在不科學化的因素,缺乏考核標準和系統的考評體系。
在經濟管理類理論課程教學中,要加強對創業教育的關注,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高校經濟管理類理論課程要凸顯出學科專業特色,打造出系統性、個性化的創業就業教育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至少需要涵蓋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新精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
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以創業就業為導向的經濟管理類教育模式構建過程中,需要調動一切因素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業就業文化環境,可以在經濟管理學院或全校范圍內舉辦和創業就業相關的社團活動,比如開展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比賽,建立創業就業學術論壇,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不斷提升經濟管理人才的溝通交流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業就業綜合能力。
大學生創業就業難難在缺乏資金支持上,高校經濟管理學院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設立學生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創業就業提供必要支持。另外,高校還可以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創業就業設立專門的獎勵資金,并對創業就業實踐沒有成功、已經取得成功和表現良好的學生分別予以不同等級的獎勵金,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業就業積極性。
結合社會發展對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提出的要求,高校要及時成立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考核小組,完善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和考核評價體系,將經濟管理的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客觀、真實的反映出來。在對學生實踐成績進行考核的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情感主觀性。在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中,要將教學重點轉向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和崗位競爭能力。
2.4.1 對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評價
第一,對學生創業就業理論知識的評價。理論知識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創業就業的重要基礎,可以通過試卷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了解學生對創業就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二,對學生創業就業意識的評價。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生創業就業意識的評價內容具體包含學生的創業思想、創業品格、創業能力,但這些指標很難用簡單、直觀的方式進行量化,可以應用一些量化心理學戰術的方式從大體上衡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心理測試。第三,對學生創業就業實踐能力的評價。實踐能力評價是對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評價,實踐能力評價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2.4.2 對學生創業就業培養效果的評價
第一,對學生創業就業率的評價。為了檢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就業學習成果,政府部門需要每年定期統計各個高校經濟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創業率。第二,對以就業創業為基本導向的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水平的評價。以創業就業為基本導向的經濟管理理論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上。以創業就業為基本導向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一系列課外教學活動的舉辦和論壇的開設等方面。
2.4.3 對學生創業就業社會影響力的評價
第一,社會滿意度評價。社會對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的認同度、企業品牌的塑造、競爭優勢的打造和市場份額的占據等方面。第二,對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結構和收入情況的評價。將職業聲望作為經濟管理專業職業結構劃分的重要依據來對經濟管理畢業生的社會影響程度進行評價。職業聲望層次分別是以教授、企業家、專家為代表的第一層;以事業單位中高層管理者為代表的第二層;以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管理者為代表的第三層;以普通基層、簡單勞動為代表的第四層。社會可以通過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在這幾個層次中的從業比例和水平來衡量學生創業就業的質量效果。
實踐教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加強校企合作,企業需要對教學計劃進行安排布置,學校則要深入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展開密切合作,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實現企業和學校的互利共贏。同時,還要形成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在理論教學完成之后將課堂教學轉移到企業,在學校和企業密切合作的情況下提升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最常見的類型就是頂崗實習,能夠有效將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塑造、理論知識掌握密切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