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梓濤
(廣州市廣州體育學院,廣州 510500)
在籃球產業方面,我國的籃球企業大部分規模較小,成本偏高,有些籃球商品較為昂貴,與人們的總體消費能力還有一定差距,于是出現了經濟供給和物質需求不成正比的局面。
相關的籃球產業管理體制不是很完善,還有很多漏洞出現,無論是產品還是運動項目,管理體制都只有一套。如果想要我國籃球產業快速發展,就一定要把管理體制給完善落實好。
目前,我國籃球產業實行的是由國家籃球管理中心組織聯賽、地方籃協承辦、俱樂部負責出資經營的一種管理體制,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籃球管理中心的制度約束與行政指令,同時與俱樂部協商相結合,制定出的有關制度總體上較為薄弱,水平較低,可操作性較差。數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籃球俱樂部認為籃球管理中心的管理過于死板,缺乏經營自主權,限制了俱樂部的經營活動。管理體制存在弊端會導致一些關于籃球的相關政策成了一紙空文,例如,籃球管理中心頒布了運動員轉會條例,于是許多運動員提出了轉會申請,但領導不放人。此外,比賽結果缺少懸念性和觀賞性,還未開始比賽,幾支球隊的排名就已經基本排定,這種比賽無法激起球迷的熱情,會導致籃球市場變得蕭條。
我國籃球產業和其他產業之間缺少合作,就算合作了也是短期性合作,致使我國籃球產業市場較為狹窄。同時,對籃球感興趣的一般是男性,對籃球運動員的追求很是狂熱,但運動員與球迷之間沒有互動,影響了球迷的觀賽熱情,不利于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如果不能及時打開國內市場,我國籃球產業很可能面臨嚴重危機[1]。
我國從事籃球專業的相關人才很少,不利于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而且高校也沒有將籃球列為體育課堂的必選課程,學生對籃球項目的專注度不高。在全球的籃球比賽中,我國籃球運動員中的佼佼者不是很多。
我國籃球產業存在嚴重的產權不清問題。我國的籃球產業是由很多籃球企業組成的,在俱樂部中舉辦籃球比賽和培養籃球運動員會吸引很多籃球企業來進行投資,但這些投資的企業沒有所有權,存在很大風險,也就是說這個俱樂部的擁有人不管俱樂部經營的如何,只要有企業進行投資,那么擁有者就會從中獲取利潤,而所有的風險都是由投資人承擔的[2]。產權問題的存在對人們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兢兢業業工作,但因為產權問題致使個人權益得不到保障,這樣很不利于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籃球產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要把產業員工的權益放在首位。
我國的籃球產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可以借鑒國外的品牌模式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我國的籃球球迷一般都是男性,可以針對男性設計自己的品牌,可以是服裝,也可以是球鞋,然后找籃球運動員代言,球迷就會因為籃球運動員的關系對這些商品進行購買。還可以針對打籃球而專門設計一款運動鞋,顯得對籃球的重視,會把運動員當成自己的榜樣,在打籃球時也會認真對待[3]。
籃球產業多樣化是在籃球產業順利發展的條件下進行的,要想實現我國籃球產業的多樣化發展,就要全面了解我國籃球市場,打開國內市場,走向世界。同時,還要對籃球產業進行宣傳,讓很多人能夠了解籃球產業,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推進籃球產業的多樣化。此外,需要對與籃球相關的機械器材和比賽進行優化,可通過廣告宣傳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開拓籃球產業市場,促進我國籃球產業的多樣化發展。
籃球產業要想平穩發展,就要先完善我國籃球市場的發展機制,需要為整個籃球產業發展制訂一套詳細的市場管理體系,然后根據不同的企業制訂不同的計劃,嚴格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實行。在完善市場的過程中,要做到合理分工,形成完善的體系,我國籃球產業市場得到了完善,那么相關商品和行業都會獲得良好發展。
我國從事籃球產業管理的人員極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體育學院專門設置關于籃球的班級,集中學習籃球產業的相關知識,進而為我國籃球產業提供大量人才。還可以學習外國的經驗或從國外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員對我國籃球產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我國的籃球產業管理人員能夠學習到很多相關知識,這樣我國的籃球產業發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我國在培養籃球產業管理人員方面,既有及時培訓,也有長期培養[4]。
我國籃球產業的體制還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損失,在這一方面還需要逐步進行落實,要保障俱樂部的權益和館內所有人員的權益。只要完善了我國籃球產業的體制,保障了所有人的權益,那么我國籃球產業的優勢一定會越來越多,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國籃球產業發展前景是好的,但由于發展時間不長,積累的經驗不是很多,只是在整體產業中有了立足的資本,但還沒有為立足做準備。我國籃球產業可以借鑒國外的發展模式,或者在他國優點上進行改進創新,使我國的籃球產業市場更加廣闊。我國籃球產業要有超前的思想,可以把籃球產業和其他產業結合,打造出聯名品牌,提高我國籃球產業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