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山東女子學院
我國民營企業創造經濟收入占經濟總收入比重從改革開放初期占1%到如今50%以上,這些數據表明民營企業在我國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在民營企業繁榮發展的表象下卻隱藏著一系列問題,例如發展時間不長、經濟水平較低、存活期較短等。伴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經營規模變大,隨之帶來的風險也會變大。企業成長壯大時期的風險越來越多,如果不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那么會增加經營管理中的紕漏。所以,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需要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其對于保障企業資產,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應對風險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在很多情況下民營企業建立董事會和監事會是基于上市的需要。然而到了企業實際運行階段,絕大多數企業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沒有做到對企業的有效監控。一些民營企業的管理者頭腦里已形成了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意識,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體系[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營企業也不斷改良自身的經營管理,民營企業要想健康持續經營,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方法。那么這就更加表露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作用。與過去不同,其在控制規模和控制實質方面都需要更加完善,需要員工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部分民營企業并不重視人員素質這方面,導致人才匱乏。
民營企業的日常管理需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這會監督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從規模上來看,中小企業在我國民營企業之中的占比較高。目前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區域的一些企業的內部監督落實到位。而其他企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限制,比如規模、利潤等因素導致很多企業嚴重缺乏內部審計制度。
對于規模不同的民營企業來說,風險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企業經營運行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各方面風險始終威脅著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會對民營企業帶來或多或少的損失。大多數民營企業并不重視風險管理,沒有組成配套人員體系來防范風險。風險管理的好壞會對企業的生存水平產生作用,影響著企業經營目標的達成。
民營中小民營企業在日常運作當中信息傳遞和溝通比較順暢,這是因為企業規模不大而且組織結構簡單,然而隨著公司發展壯大,組織機構越來越復雜,部門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如果不能建立與企業發展規模相適應的信息系統,會對企業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民營企業需要建立一個良好信息溝通系統,而不只是滿足于暫時信息溝通的需要。
在制定企業經營策略時,一些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并不關心內部控制在其中的作用,造成內部控制的地位低下。受企業管理層的影響,員工對內部控制也了解甚少。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于經營者的個人經驗和家族觀念比較看重,財務部門權利相對較小。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表現為會計控制制度過于片面,并未設立會計控制系統,只是單純關注某一方面的控制或是僅強調事后控制而采取某些措施,比如事后追責。
隨著各行業進入成熟期,競爭激烈導致利潤下降,高利潤時代一去不復返。為了達到企業的預期利潤,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多民營企業減少了對人力資源方面的資金投入。但是因為方法欠妥,高級技術人才的成本較高等因素造成了民營企業人員素質較低,沒有達到企業用人預期。另外,我國中小企業大多以家族式企業為主,還存在任人唯親的現象,進而導致內部選拔機制形同虛設。管理層大多由家族成員組成,管理具有較強隨意性,其在制度化及規范化等方面存在缺陷,限制了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無法對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而且部分民營企業的組織架構中沒有建立內審組織,內部監督嚴重缺位。部分企業受親屬或者利益影響,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其內部審計的作用也無法得到發揮。如此現象,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大大降低,發揮不出其應有作用。
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層者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存在壁壘,而且每個部門之間也交流甚少。另外,企業與外部溝通渠道不開闊,信息獲取不充分,企業對于外部環境缺乏敏感度,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此外,民營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各部門的信息系統無法實現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內部的信息溝通,不利于內部控制發揮其有效作用。
企業經營者需要轉換固有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手段,推動企業逐步過渡到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用戰略發展的角度去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同時,企業應多加強員工風險意識培訓,建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等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完整風險管理方案。總之,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程度如何,與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密切相關,只有在認知層面上達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企業的內部控制才能在系統層面上取得良好的發展。
企業要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使得員工在思想層面實現對企業的認同感,發揮員工積極性。實行權責分離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制,并確保有效落實。在員工工作能力方面,企業要運用組織講座等多種手段,結合考核機制來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民營企業應當致力于吸引、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以配合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2]。企業要關注財務人員的提升,促使財務人員向管理型財務轉變,使得財務作用發揮到企業各個環節。
企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強化公司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提高內部監督意識,促使所有員工了解審計并重視審計。制定完備的內審制度和體系,建立健全由專職人員構成的內部審計部門,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使審計機構高于企業經營者,確保內部審計擁有較大權威性,內部審計人員可以直接向董事或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工作報告。
企業決策層要提高風險意識,重視來自企業內外部的不同風險,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要以風險為導向。企業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架構,設立風險管理部門,設置專職人員進行風險管控,實現規范化管理。內部要制定適合本公司的風險管理制度,制定風險管理方案并監督其有效落實,使其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等環節能合理有效運行,對企業進行有效風險管控。
在企業內部溝通方面,企業要完善溝通途徑和方式,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使其減少工作中的困難壁壘。同時可以借助會議等形式,加強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在工作上的相互交流。在對待外部溝通上,企業要注意鞏固與客商之間的聯系,同時要注重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還要建立健全信息信息系統的建設,打通公司各個部門各個運營環節的交流壁壘,實現信息共享。
在企業的經營運行過程中,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屬于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與公司經營目標的達成息息相關。在我國,與國有企業相比,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規模、業務等方面遠不及國有企業。所以,我國民營企業如果按照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完全效仿實施是行不通的。我國民營企業需要依照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屬于本公司的內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