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北票市有線電視網絡傳輸臺
縣級廣播電視網絡作為廣播電視網絡中的最底層,在網絡覆蓋面、技術與管理人才以及資金等方面均存在限制,也就導致縣級廣電網絡的節目形式、資源與內容長期處于滯后、匱乏的狀態。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縣級廣電網絡的發展問題愈發明顯,積極開展新形勢下的縣級廣電網絡轉型升級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新媒體的建設與發展,媒體新生態逐漸建立,縣級廣播電視網絡也在新媒體的發展大潮下紛紛成立自己的融媒體中心和新媒體發布平臺。但目前縣級層面廣電網絡的媒體融合大部分僅僅是形式上的融合,其內部的融合并未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只是在融媒體的外框下各自為政,互不干擾,甚至大多數的新媒體形式只能作為傳統廣電網絡中的一個附屬品而存在。[1]傳統縣級廣電網絡沒有積極尋求與新媒體的融合共享,新媒體也沒有在傳統廣電媒體中發揮創新互補。流于表面的媒體融合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縣級廣電網絡的長遠發展也是毫無可取之處。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縣級廣電媒體的管理方式和機構體制仍在延續傳統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機構內部考核存在漏洞,獎勵機制與績效考核管理沒有得到深入發展實踐,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創造性不強,多數基層員工甚至中高層領導都存在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中庸”心態。此外,單位內人員“換血”較慢,導致內部人才結構與知識結構老化,缺乏能快速適應融媒體發展的新鮮血液,從而對廣電媒體發展形成極大的阻礙。
互聯網的興起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同時也為廣電媒體網絡帶來了發展難題,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網絡環境下信息發部門檻的降低。傳統廣電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是人們獲取資源信息,尤其是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在信息資源的傳播鏈條中具有公認的全面性與權威性。而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實時的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發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各種新聞信息,無形之中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廣播電視媒體的話語權也在人們隨時發布的新聞信息的裂變式傳播過程中被逐漸消解。
內部管理體制的轉變升級是縣級廣播電視媒體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并能在其中尋求新的發展路徑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對廣電媒體內部,要嚴格執行績效等級考核、工作互評等激勵機制,以工作業績劃分員工的工資獎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決機構內部基層人員甚至是領導層面的工作懈怠狀態,提高廣電媒體網絡的發展活力。其次,對廣電媒體外部,要積極尋求傳統與創新的有機融合,對于縣級設置的融媒體信息平臺,要指派專人專門負責,針對每種類型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特點和功能優勢積極尋求與傳統廣電媒體的共同融合發展,嚴防縣級媒體融合流于表面的情況發生。[2]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網絡用戶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特點,同時,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節目不能再沿用傳統的定時、定地、定點的播出形式,而是要根據用戶對電視節目需求的變化積極實現轉型升級。明確本土化定位是指縣級廣電網絡要明確服務本地是其發展建設的第一原則,當地民眾是其電視節目的主要受眾群體,然后根據受眾群體的需求開辦本地節目,匯聚本地新聞時事,傳播本地特色文化。同時,要根據本地受眾的接受習慣,靈活設置綜藝節目、新聞節目與影視節目的播出形式和播出時段等,利用本地資源與特色符號,樹立本土化品牌,將縣級廣電媒體網絡打造為本地居民獲取信息和服務的必選平臺。[3]
人才永遠是行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在媒體融合的時代,縣級廣電網絡在人才培養與更替過程中已經出現了斷檔,內部人員結構老化問題逐漸凸顯。因此,為了促進縣級廣電網絡與新媒體的充分融合發展,必須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機制,助力縣級廣電網絡在融媒體時代的持續發展。縣級廣電媒體要積極開展關于現有人才的知識培訓與技能培養,并通過提高福利待遇、提供進修機會等方式吸引新媒體技術人才加入縣級廣電網絡的建設與經營之中,為縣級廣電媒體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縣級廣電網絡的發展在內部體制與人才結構、信息發布話語權與權威性等方面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同時,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也將為縣級廣電網絡提供適應時代的升級轉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