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健 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本科在讀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湖北省武漢市決定建造火神山醫院,該工程采用裝配式建筑。在其建設過程中,應用BIM 技術將整體施工方案快速輸出;運用裝配式建筑技術,采用集裝箱活動板房,其結構整體性好、施工方便,有效提升了建設進度。“BIM+裝配式”的模式,盡可能地利用成熟的拼裝式工業化成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現場作業工作量,實現效率最大化。
BIM 技術能通過BIM 信息模型實現對建筑結構、電氣暖通等設計中碰撞問題的良好解決,有效幫助設計人員檢驗設計中的漏洞并予以完善,做到在有限空間內獲得最佳方案。對于裝配式建筑,能對預制構件連接點部位的鋼筋安裝可行性進行分析,使得節點連接的設計方案最佳化[1]。在施工階段,利用BIM 技術實現施工進度模擬,優化施工組織,完成項目中每個重點難點的模擬與分析,指導監督施工現場的吊裝,防止現場安裝順序出錯,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BIM 可以模擬整個施工過程,并以此進行指導,進行結構安全性排查等,在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及進度上有著顯著效果[2]。
工程施工前,需繪制設計圖和建立BIM 模型。在其過程中,主要有3 個環節:制定設計標準、建立模型和對模型進行實際應用。BIM模型建立需按照裝配式建筑的詳細要求,完成對結構類型、尺寸以及材質等參數的設計。同時,利用相關技術管控所有參數,若數據有變化,則其相關數據也會出現改變,以此降低圖紙錯誤概率,利于提升圖紙設計的整體水平。
火神山項目設計前期,利用BIM 軟件構建出三維信息模型,將建筑和場地關系直觀呈現出來,并按照分析結果進行場地平整、空間定位等。利用BIM 技術實現場地布置規劃,設計出高效方案。考慮該項目的作用是治療重癥患者,大型設備多且密。此外,隔離區是格外重要。因此,為了實現空間密閉,設置潔凈走廊,防止交叉感染發生,在病房內設計了單獨的衛生間及隔空層防止潮濕。利用BIM 技術將室內空間的布局實現三維渲染漫游,分析其內部布局,令設計者直觀判斷室內布置的優劣,以進行改良和完善。
BIM 技術可以實現信息交互平臺的建設,做到工程設計的各類信息共享及協調管理。火神山BIM 模型創建的主導者劉孟良就是依托該功能,實現與來自全國數百名設計師的信息共享,共同完成模型創建。在其信息交互平臺上,能及時有效處理不同類型的設計模型,做到模型的交互與合并,實現協同設計。而BIM碰撞軟件可以對模型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通過模擬技術,模擬碰撞檢查,實現對設計方案的檢驗,以減少設計中可能發生的錯誤,并改善方案,確保工程質量。
裝配式建筑所需的預制構件種類繁多,加之火神山醫院開工緊急,大量的預制構件需快速運到現場,并盡快拼裝,要求工作流程、人員調配及施工簡便易行。BIM 模擬平臺能把工程信息分類保存,利用模型調出需要的信息,如門窗統計表、連接件種類等信息,并為生產方提供相應的加工圖和明細表,同時制訂科學的運輸方案,確保預制構件按時到達施工現場。BIM 技術還可以分析構件制造所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藝,分析預測其使用壽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構件的質量,給工作人員提供直觀有效的觀察辦法。為了確保構件數據準確,可以在構件合理位置處加裝BIM 對應的芯片,對構件進行跟蹤分析,掌握其詳細信息,一旦發現隱患,可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應對。
在工程建設中,總承包方需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人員的組織、所需物品材料的協調,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參建單位的人員及施工進度,完成好工藝及工序的穿插流程,做到不同類的材料物資管理高效化。對BIM 場地模型進行充分利用,做到可視化平面布置,判斷施工現場的布置是否合理、材料堆場的面積是否符合要求,同時能按照工程進度計劃及時查看現場模型動態變化信息,對不合理布置進行調整。
該工程應用BIM 技術中虛擬VR 施工手段,進行多種裝配式構件連接方式的比較,同時考慮施工效率與質量,利用多種拼裝方式,兼顧醫療區與生活區結構體系差,穿插完成施工與吊裝,有效降低現場作業的工作量,提升吊裝施工效率,確保施工進度與質量。投入使用后,利用BIM 智能化系統,實時監測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有效增強了應急設施的管理能力。
在突發疫情的防控方面,火神山醫院的修建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創造了世界奇跡。“BIM+裝配式”的建筑技術充分表現了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火神山醫院的快速建成,是BIM 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的完美配合,縮短工期,確保施工質量,降低環境破壞,確保工作人員安全等,體現了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