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熹 羅定市建筑施工安全監督站副站長、工程師
建筑信息模型,簡稱為BIM,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新型技術。這種技術的基礎為三維數字技術,能匯總和整合工程建筑的各種信息。BIM 屬于數字化方法,對于數字信息不是簡單集成而是全面應用,能提高施工效率,還能規避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1]。BIM 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優勢:第一,BIM 技術具有可視性,通過構建三維模型將建筑物周圍環境及內部空間進行數字可視化處理,將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在模型中進行具體展示,使之可以成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第二,BIM 技術具有動態性,施工中的各種信息會隨著施工情況發生變化,加大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運用BIM 技術和三維模型可以對模型進行調整和修改,可以識別、跟蹤、定位施工中的安全隱患;第三,BIM 技術具有可協調性,建筑工程項目中實際參與建設的專業人員眾多,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不同部門和不同技術工作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應用BIM 技術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就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即時傳遞。
目前影響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如何合理規劃辦公區、生活區和施工區域,不僅要確保施工安全,同時要提升空間利用率,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將BIM 技術應用于立體規劃場地,能精確確定建筑物的空間位置參數。對信息進行整合構建三維模型,技術人員可以在可視環境下分析建筑的立體空間位置,合理規劃場地,并且明確存在的安全隱患,制訂有效的預防和應急方案;能合理設置安全距離,同時避免頻繁搬運材料,增強建筑的空間使用功能,這是傳統的CAD 平面圖無法實現的效果[2]。
建筑施工涉及眾多環節,要想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就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傳統模式大多是依據以往經驗確定安全管理方案,對實際情況考慮不夠,會導致執行中存在問題。應用BIM 技術輔助制訂安全管理措施,能優化安全管理措施,確保符合工程實際。利用數字模型以可視化形式將施工中的安全隱患表現出來,可以在可視化環境中分析和評估安全隱患和各類風險,提高安全管理的針對性和全面性。還可以引入新型技術,實時監控、提取信息,實現動態化安全管理。
制訂有效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是能快速、準確地識別危險因素。在傳統安全管理中,主要依靠工程人員的經驗,排查和匯總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這種方法的效率不高,且無法全面地識別危險因素。利用BIM 技術能將實際環境進行數字可視化處理,從直觀角度識別危險因素,能有效排查各類危險因素。工作人員還可以在模型中利用區別亮度進行標識,技術交底時可以讓施工人員明確了解情況,在施工中有針對性地提升安全意識。
將BIM 技術應用于施工安全防護監測中,能量化處理安全指標,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落實。對建筑工程中涉及的各項數據,確定合理的科學施工防護方案,并進行反復核查,綜合處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在大數據背景下,確保獲取有價值的數據就需要合理應用BIM 技術,從而提升施工方案的防護性能,避免發生安全事故[3]。
傳統的安全培訓大多為理論性培訓,即便加入信息技術,培訓效果也不理想。利用BIM 技術,能利用數字化可視模型查看施工現場變化,了解第一手信息,從而準確地找出存在的安全問題。安全培訓中應用BIM 技術,可以建立安全內容相關數據,利用數據施工人員可以進行直觀地學習。采用這種形式進行學習,能有效提升安全培訓效果,顯著提升施工人員的技術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
我國建筑行業高速發展,只有強化施工安全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BIM 技術具有動態化、可視化等優勢特點,應用于施工安全管理中,能顯著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施工中還要強化BIM 技術的使用頻率,保證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質量,促進我國建筑行業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