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殷
(呼瑪縣林業和草原局,黑龍江 呼瑪 165199)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居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不斷增強。而林業建設可以調節生態環境,對促進我國社會與生態的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近些年,我國政府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林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在此背景下,針對林業整地、造林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究,對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林業資源發展迅速,森林面積呈現逐漸上升趨勢,消耗量小于生長量,這對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林業資源質量也在提升,林產品在國際上的銷售量不斷增加,成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產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民經濟獲得穩定、快速的發展,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刺激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些年,林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涉及造紙、板材、家具、裝飾以及建筑等多個行業。為了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各地方政府應積極加強林業資源建設,以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些年,雖然林業發展較為迅速,林產品質量獲得顯著提升,但是濫砍濫伐、隨意造林的情況依然存在,受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森林資源呈現不均勻分布的狀態,林業質量依然處于較低水平,這是制約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作為竹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竹類栽培和利用加工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些年,竹制品和竹材無論在產量還是品質方面都位居世界首位,已成為我國出口的重要產品。
清理造林地是整地的首要環節和重要工序,其工作質量與整地質量具有密切關系,相關人員要做好此項工作。將造林地上的伐根、倒木、站稈、梢頭、枝丫、竹類、雜草以及灌木清理干凈,具體方法包括化學藥劑、火燒以及割除等,其中,化學藥劑是較為常用的清理方法,可以有效殺死草類植物和灌木,但是對附近生態環境容易造成污染,需要工作人員對使用量進行科學把控。火燒清理主要是指將雜物進行集中堆積,利用火燒將其清理干凈。在應用火燒清理時,工作人員需要對焚燒地點和焚燒規模進行科學控制,避免由于火勢較大誘發火災,對附近生態和居民生活造成影響。割除清理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或者機具,例如:切碎機、割灌機以及推土機等,將雜物清理干凈后運輸到指定地點。
在造林建設中,主要采用的整地方式為局部整地和整體整地,其中局部整地主要應用于偏遠山區,通過對造林地的翻墾促使其土質情況符合造林需求。整體整地是對造林地區的土壤進行全部翻墾,可以顯著提升土壤性能,適用于較為平坦的地區。整地方法包括:第一,塊狀整地。其主要應用于山地地區,應用方法為高臺、塊狀、坑狀、穴狀等。第二,帶狀整地。其主要應用于平坦地區,應用方法為高壟、帶狀、犁溝、水平溝、反坡梯以及水平階等。
隨著我國林業建設事業的發展,各種造林方法不斷涌現,當前較為常用的是分殖造林、植苗造林以及播種造林三種方法。在開展植樹造林作業時,由于不同樹種的生長需求、生物特性以及各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存在差異,需要靈活應用造林方法,綜合考慮相關影響因素,進而提升幼苗成活率和造林質量。
分殖造林法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其主要是指利用樹木的根、枝、干等營養器官,直接進行植樹造林的技術。分殖造林具有成活率高、操作容易、技術簡單、成本較低以及節約時間等特點,幼苗在生長初期發育較快,具有良好的遺傳性能,可以完全保留母本性狀。但是在應用分殖造林中,由于該技術對土壤性能和材料來源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對造林地進行性能優化,促使幼苗更好地生長發育。分殖造林法主要應用于竹類、泡桐、柳樹、楊樹以及松樹等樹種的造林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植苗造林也稱為植樹造林或者栽植造林,屬于最傳統的造林技術,利用根系較為完整、沒有病蟲害的苗木進行造林。該技術方法具有生長穩定、成活率高、抵抗力強以及適應力強等特點,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于造林行為可能對根系造成損傷,或者出現失水以及變形等情況,會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在開展栽植工作時應做好幾下幾點工作:首先,工作人員要對自身的栽植行為進行規范,相關企業也要做好育苗工作,保證樹苗數量充足、質量優異。其次,在進行栽植時,要盡量縮短栽植時間,避免幼苗失水過多,注重做好苗根濕潤工作。最后,加強幼苗的運輸和包裝工作,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苗木水分進行嚴格控制。
播種造林主要是指將種子直接在造林地上播種,這種方法雖然操作便捷,但是對造林地的土質情況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幼林撫育水平提出了嚴格要求。該方法主要適用于種源充足、發芽容易、種粒大的樹種,例如:山杏、油桐、油茶、核桃、橡櫟樹木等。當前播種造林的主要技術方法為:撒播、條播、縫插、穴播以及塊狀播種等,在播種生產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種子播種之前,需要通過催芽、浸泡以及消毒等措施,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保證種子活性,沒有攜帶病蟲害。第二,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盡量在早春進行播種,促使種子盡快發展,提升其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第三,對播種環境進行優化。保持土壤水分充足,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林業建設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日益凸顯,其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關企業需要提升思想認識,加強林業資源建設,采取科學的造林方法和整地方法,提升種植成活率,推動我國林業建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