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紅,楊偉軍
(1.呼瑪縣林業和草原局,黑龍江 呼瑪 165199; 2.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中心苗圃,黑龍江 呼瑪 165199)
我國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對林產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林產品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在建筑、造紙、裝修、板材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市場需求量持續增加,這也帶動了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政府提出構建“生態型社會”這一理念后,林業資源更是得到高效利用,充分發揮了其社會價值、生態價值以及經濟效益。在林業資源中應用造林技術,可以促進行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植樹造林工作,合理應用造林方法,提升樹木的成活率和質量,進而為我國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林產品,實現社會與生態的協同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各個行業都獲得了快速發展,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對林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市場需求量增加,為林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機,造林事業也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其擁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林業建設事業獲得快速發展,但是其在發展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林產品質量不高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導致林產品質量不高的原因是:第一,林種單一化,沒有推廣和應用混合林,導致經濟效益較低。第二,資源保護工作不夠重視,造林質量不高,對林產品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第三,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地區在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等方面存在差異,樹種資源無法實現共享。
在構建“生態型社會”理念的指導下,我國政府更加重視林業資源的監管,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監管制度不完善、林業用地被占、違法砍伐以及過度利用,是制約林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整地是植樹造林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工序,整地質量與造林質量具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之前,為了提升造林質量和樹木成活率,相關單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通過整地工作改善土壤性質,為造林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首先,組織人員對造林地的土壤情況進行分析,保證土壤性質符合植樹造林的環境需求,為樹木成活奠定基礎。其次,組織人員清理干凈造林地中的各種雜物和雜草,確保地塊干凈整潔沒有雜物,也沒有灌木、雜草與樹苗爭奪養分。最后,通過清理雜物可以對地形進行小幅度的改變,提升地塊的透光性,同時,工作人員還要結合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各種清理方法,當前主要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學藥物清理、火燒清理以及割除清理等,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清理方法,都要保證整地質量。
隨著我國林業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新型的造林技術和造林方法不斷涌現,想要促進樹木的健康生長,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造林方法,當前較為常用的造林方法為以下幾種:第一,植苗造林。該方法是當前我國造林最為常用的技術方法,使用根系完整、沒有病蟲害的幼苗,多為一年生幼苗,通過正確的栽培流程進行造林,該方法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但是在操作中容易出現根系損傷情況,需要工作人員按照正確的流程開展操作。第二,直播造林。其主要利用樹木種子,將其直接播撒在土壤中,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效果顯著、成本低廉以及效率高等特點,主要應用于大面積造林工作中。但是在應用該方法時,需要注重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好幼苗的后期管理。直播造林按照操作方式不同,還可以分為撒播法、條播法、穴播法以及塊播法。第三,分殖造林。該方法屬于一項新興的造林方法,其主要通過樹木的根莖、干、枝進行栽培,可以節省育苗費用和育苗時間,具有成活率高、技術簡單以及成本低等優勢,但是該技術方法對造林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光照水分不足,會降低樹木成活率,影響造林經濟效益。
選擇樹種是林業造林的基礎性工作,樹種選擇的合理性、科學性,與造林質量具有密切關系。在選擇樹種中,需要綜合考慮經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生態因素。首先,在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之前,要組織人員對當地的經濟水平、氣候環境、生態能力進行分析,例如,在我國西南地區,其氣候環境良好,適合大部分樹木生長,在選擇樹種中可以選擇對氣候條件具有較高要求的樹種,提升造林經濟效益,而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嚴寒,在選擇樹種時,要盡量選擇環境適應能力強、抗寒抗旱性能良好的樹種。其次,要綜合考慮造林冬季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盡量選擇具有較高附加值和生態價值的樹種,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后,盡量選擇本地樹種,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充分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并且能夠避免外來物種侵襲,防止對原本的生態體系造成破壞。
種植時間對樹木成活率具有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主要選擇春季作為種植時間,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存在差異,加之樹木的生長規律、物種特性不同,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定種植時間。在春初冬末,由于室外氣溫較低,植物基本處于休眠狀態下,選擇這時進行樹木種植,可以避免根系水分流失,提升種植成活率。同時,對于干旱地區,盡量選擇在陰雨時節進行樹木種植,并且根據樹木性狀靈活調整。
通過相關造林實踐分析可得,如果在造林地采用單一的樹種開展造林工作,不僅不利于改善土壤性質,還容易誘發各種自然災害,對樹木成活率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開展造林工作中,需要積極發展和推廣混交林,通過栽種和培育闊葉樹木,能夠在林區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樹林的健康生長。
林業資源建設關乎到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建設,在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林業資源依然存在過度開發、濫砍濫發等問題,雖然其屬于可再生資源,但生長周期較長,對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在林業資源中合理應用造林方法,可以提升樹木的成活率和質量,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國林業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