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政榮
武術套路是幾個、十幾個單勢動作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練習過程。但武術套路內容繁多,動作復雜,再加上學生基礎知識和武術素養較弱,因此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對所學的武術動作記不住或內容混淆,從而減弱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幫助小學生記憶武術套路動作,本人通過對武術套路動作的實踐與學習,對記憶套路動作談一點看法,并與同仁探討。
在學生基本功提高的基礎上,先把套路中的部分動作進行組合練習,要讓學生按順序熟記動作名稱,教師邊說名稱邊示范動作,同時學生一邊念動作名稱,一邊練習動作;還可以采用教師講出第一個動作名稱,要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說出第二個動作名稱,這種手、腦、口并用的接力練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套路動作記憶。
1.1提示性口令
提示性口令即在教師發動令之前,先說動作名稱作為預令的口領。如“弓步沖拳——1”,“1”就是動令,“弓步沖拳”就是為了提示學生動作;對于比較容易遺忘或出錯的動作,也是提示性口領。運用時,預令與動令之間要留有學生思考的時間,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這種練習方法適合當學生不熟悉動作名稱時,加深對動作順序的印象。
1.2單字口令
單字口領就是把動作名稱中最能突出攻防特點的一個或兩個字作為口令。如練習中要將動作名稱路線化,要能根據整個動作中走向、手腳路線等濃縮有代表性的“字” 以口令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馬步架掌”接“虛步栽拳”的中間路線就可以通過喊“摟”(右手摟)、“撤”(后轉身),“栽”(左手栽拳)幾個字,來提示學生動作的走向。再如“騰空飛腳”可用“蹬、擺、提、拍”四個字歸納蹬地、擺腿、提要提氣、拍手拍腳的過程。這種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動作的完整性。動作名稱的概括、歸納要簡明扼要幾個字,便于講解時可以起到明確提示作用。
武術套路的動作方向變化較大,動作結構復雜。如果套路教學中教師采用身體、口領、語言提示相結合的形象記憶的方法則更可以使學生準確熟練地掌握動作。
2.1身領是教師實地做動作,帶領學生一起練習模仿練習,它可以引導學生盡快掌握動作。身領通常采用背面示范,弓步和馬步的教學示范則可以采用多個示范面。對于新學的套路動作和糾正錯誤動作時,教師可以采用慢速身領帶領學生集體練習或糾正動作。
2.2口領即運用各種口令指揮學生練習。在武術組合動作和武術套路以及對抗的徒手動作教學中,口領可以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展現自我的能力。口領時最好與動作相結合,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奏,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如弓步沖拳、彈腿沖拳……在復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2.3語言提示則是采用語言提示動作方法引導學生練習。學生初學武術套路時,教師在采用提示性口令前,應把動作名稱與動作序號配套使用,讓學生清楚每個動作名稱與每個動作序號相對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強化動作要點,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
在武術套路教學中可三者兼用。但在各階段中的運用要分主次,在初學階段,身領和口領并用,兼用提示法。熟練階段多用口領或提示;提高階段以提示為主,這樣對有助于學生對套路動作的形象記憶。
3.1武術套路教學中,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助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復習課上,教師應采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和記憶。如在初級拳教學中,教師提問:這套動作中沖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通過這樣歸納提高使學生能加深理解和記憶套路動作,使表面看來無規律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加速度對套路的記憶。
3.2每個武術套路都有它的特點和規律,步伐也是。如每個套路從起勢到收勢基本上都回到原位附近;方向也有規定,什么地方出什么地方回,都有明確的路線,只有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動作和步伐的特點,才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記住套路。
武術套路動作教學中的一招一式、一攻一防都可以強化學生對于動作的理解,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使動作教學簡單化,從而強化對于動作的記憶。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基礎的動作技術學習以及基本功學習外,應將動作的攻防含義貫穿到整個套路講解當中。再適當搭配一些攻防格斗的對打練習。搭配的動作全與所學套路內容相近、相同,或把套路動作編程對練動作,這樣“一攻一守”練習就加深學生理解動作攻防含義以后,只要想到如何化解對方的攻防就可以想起如何做動作。如在套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起勢與收勢方向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沖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武術套路教學中,每段均有難度較大的動作。在學習新段之前進行提前練習,將它們單獨提取出來,有意識地加入到準備活動中去。也可在學套路之前,將整套中所出現的難度動作做為基本功有針對性的進行強化練習。這樣,就清理了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套路。例如,在學習“二起腳”這一動作,直接完成難度很大,可根據動作結構特點,分解成兩個練習:(1)右腳上步,左腿先各前,向上擺踢。(2)右腳再蹬地騰空向前上方彈踢,同時,在擺踢左右腿時分別伴同右手臂與右手掌。右手掌與右腳面的兩次擊響。剛開始練習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做騰空高度。待他們對這兩個練習有了較為清晰的肌肉用力感覺及熟悉動作的路線軌跡之后,再適當地要求動作的連貫、協調、雄健、優美。這樣,教學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以后,對于整套動作的記憶可以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