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
高職院校面向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環節培養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現今,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存在思想認知單一、頂層設計不到位、師資力量薄弱、分類教育流于形式等問題。本文以及困境為導向,著重分析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路徑,促使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全面增強。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理念在高職院校的不斷滲透,思政教師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思路,以此提高思政教育質量。現今,高職生核心能力培養工作刻不容緩,這對高職生全面進步、思政教育工作穩步落實有促進作用。足以見之,該論題探究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十分顯著。
1.1 思想認知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尚未意識到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要性,故而,思政教育活動形式化開展。間接反映出,思政教師的學科認知片面,并且思政教師對專業教育革新工作了解甚少。
1.2 頂層設計不到位
現如今,大部分高職院校頂層設計工作低效推進,這對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思政教育優勢彰顯有消極影響。長此以往,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將無序推進,導致高職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大大降低。
1.3 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傳遞思政知識、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時,往往憑借一己之力開展系統化教育工作。但由于教師知識水平有限,加之,教學方法陳舊,這無疑會弱化思政教育效果,導致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形式化推進。
1.4 分類教育流于形式
雖然新課改力度不斷加強,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仍以理論教育為主,對比而言,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實踐少之又少,這意味著分類教育未能具體落實,這對高職院校持續創辦有消極影響。此外,職業核心能力較強的高職生數量不能及時滿足企業人才需求。
2.1 強化思想認知
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客觀認識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繼而適當調整思政教育思維。思政課堂中,教師應以高職生為主體,根據學生思政學習需要,為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據此調動學生在思政知識學習、職業素養強化的能動性。在這一過程中,思政教師通過擴大宣傳的方式來創設職業能力培養的良好環境。例如,某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通過班會召開、組內討論、宣傳報張貼等方式分享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事例,借此增強高職生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自信心,確保思政教育目標順利實現。
2.2 優化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優化期間,思政教師應積極參與此項活動,根據思政教育現狀,以及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要求,合理制定工作架構,促使頂層設計工作有序開展。首先,成立領導小組。組內成員由思政教師、行政人員等部門領導者組成,并明確分配組員職責和義務,在此期間,組員共享教育資源,協同確定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向。然后,構建教研機構。組員在教研結構內動態觀察高職生思想變化情況,并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為出發點,合理調整思政課節及課時,確保思政教育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同步發展。最后,制定培養方案。確保方案涵蓋專業素養培養、思政教育理論及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等內容。
2.3 加強師資力量
高職院校為思政教師組織系統化培訓,并建立專業化師資隊伍,以便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正向指導。同時,高職院校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以此豐富思政教師知識儲備,提高思政教師工作技能,確保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落實于過程。例如,某高職院校思政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直到學生管理工作具體落實。又如,思政教師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通過積極參加文藝活動、知識競賽來引導學生均衡發展,同時,這也是師生關系增進的有效途徑。
2.4 落實分類教育
分類教育推行的過程中,思政教師針對思政教育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協同發展制定可行性計劃,并推行多元化教學模式,確保高職生思政學習需要得到全面滿足。此外,思政教師針對高職生課堂表現、思政成績、職業核心能力進步情況、學習態度等內容客觀考評,根據考評結果適當調整分類教育模式,以此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取得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良好效果。這不僅能夠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協同發展目的,還能為社會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活動有序推進,思政教師在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強化思想認知、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師資力量、落實分類教育等措施打造高效思政課堂。這既符合素質教育改革需要,又能取得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確保職業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穩步推進。因此,高職思政教師應以此為借鑒,結合教學實際,探索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