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穎
隨著網絡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出現和高速發展,翻譯技術也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由人工翻譯逐步向機器輔助人、人輔助機器和人機互動方向發展。這些新技術手段的出現使得翻譯工作的形式更加多樣,操作模式更加豐富,翻譯的種類和概念外延程度也愈加復雜。
新技術的出現使得翻譯實踐領域邊界更加模糊,傳統口譯活動中以聽覺為主要信息接收方式的翻譯交傳被稱為聽譯,以視覺為主要信息接收方式的翻譯同傳被稱為視譯,隨著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了遠程口譯、視頻口譯等新形式,但總體而言翻譯實踐領域的類型分界還是十分清晰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出現,翻譯實踐領域的界限逐步模糊,比如同聲傳譯設備的出現讓傳統的會議同傳變為具有交傳屬性的移動同傳形式;游客在參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也可以實時獲得翻譯信息;智能翻譯筆使得同傳和交傳得以混合等。這些翻譯新技術和設備帶動了新時代語境下翻譯實踐領域的一次大變革,同時也使得翻譯市場人才的需求由傳統技巧型向綜合能力型轉變。廣大高校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進行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過程中引入新思路和加入新課程。
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要順應市場需要和服務地區經濟,以培養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應用人才為目標。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1)應用型定位不夠清晰
應用型翻譯專業的學科建設應和傳統的外語學科有所區別,對學生的定位應該是在掌握基本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基礎上,有更加專業的綜合素質培養和跨專業知識水平。目前部分高校的翻譯專業建設定位不夠清晰,思維方式仍是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缺乏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體系。特別是部分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資金、設備和師資規模有限,在進行翻譯專業學科建設之處,都容易出現定位不明確、思維方式固化等問題。
(2)師資隊伍建設重理論輕實踐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組建一支具有職業技術能力的師資隊伍,從業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具備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品格,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譯專業師資隊伍以師范院校畢業的專業教師為主,具有企業經歷背景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再加上國家教師職稱聘任制度的評價標準仍以學術水平為主,導致師資隊伍建設重理論輕實踐的普遍現象。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是目前翻譯專業學科建設的一個難點問題,有的院校是以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標準,但對教師的技術水平、授課水平和綜合能力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不利于應用型本科師資隊伍建設的良性發展。
(3)產學研合作不夠深入
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的一大特點就是校企合作,目前院校和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一個主要源動力。但在部分院校的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的目標有所偏差,學校在合作中的目的是利用企業的場地和設備,而企業是為了通過產學研合作獲取廉價的學生實習勞動力,這種合作辦學建立實習基地的模式已經較為普遍。這種產學研合作的層次不夠深入,僅僅局限于畢業生的實習和就業,對具有更大教育成效和人才培養效益的專業建筑、課程改革、教材教法改革和新技術研發等環節都鮮有涉獵,這也是目前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充分把握市場人才需求脈絡的基礎上進行有前瞻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和課程體系設置。應用型翻譯學科建設要突出社會發展對象專業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堅持校企合作辦學、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辦學理念,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重視新技術、新教法和新理念的研究和實踐。
(1)提升專業課程的實用性
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首先就是要調整課程結構,課程的選擇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把能夠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國際視野、認為素養和職業技能素養的創新型課程加入進來,提高實踐課的學時比重,真正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傳統的翻譯專業課程特點是技巧訓練多,實踐環節少,新技術的使用也少。新時代語境下的專業課程設置要體現跨文化交流的特征,要包含翻譯領域最新的技術和工具,核心課要體現口譯、筆譯的基本技能,翻譯工具的使用,翻譯行規和基本流程的實踐等,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國際視野。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組建一支德才兼備、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基本條件,教師隊伍要有高學術水平的復合型高職稱教師,也要有良好的企業經歷背景并掌握企事業單位翻譯領域新技術的管理人員和高級講師。專業建設過程中要不斷調整師資水平層次和年齡結構,按照以老帶新和優勢互補的思路來配備教研室。改革教師的評價標準,打破唯論文、唯課題的職稱評價機制,為雙師型教師的長期發展鋪平道路。學校也要積極開展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活動,如組織教師訪學,聘請高水平教師來校授課,進行學術交流等,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3)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
為了進一步推進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在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要優化專業建設和企業自身資源、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選擇能夠從實質上實現共同發展、合作雙贏的合作對象。企業的選擇要以翻譯市場的布局為基礎,選擇產品、服務水平較高,與本專業課程體系契合度較高的知名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選擇的企業要有能夠接納教師和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場地、設備和器材,要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來完成翻譯專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能力,要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教師再教育培訓提供專業的技術團隊支持和服務。校企產學研合作也要在原有畢業實習和教師培訓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化,通過建設大學生創業基地、兼職教授、舉辦學術交流會議等形式來豐富校企合作平臺的覆蓋面,為實現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