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聰, 韓巧琳, 吳惜燕, 許林生
(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 廣東 揭陽 522000)
【關鍵字】 卒中后血管性癡呆; 丁苯酞膠囊; 臨床療效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主要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腦缺血缺氧等因素而導致的一種智能障礙綜合征,其主要病癥是認知功能障礙,語言、感情、記憶、思維邏輯、判斷力等認知功能受損,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原因[1]。目前,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VD的發病率、死亡率也在不斷提高,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及社會帶來負擔。血管性癡呆能夠及時、早期治療能夠緩解臨床癥狀,因而尋找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血管性癡呆至關重要[2]。在丁苯肽膠囊臨床治療卒中后血管性癡呆的研究報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觀察丁苯肽膠囊在臨床治療卒中后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前瞻性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血管性癡呆患者70例,經診斷確診為血管性癡呆。根據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口服尼莫地平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口服尼莫地平的同時口服丁苯肽膠囊進行治療。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57~83歲,平均(65.65±5.93)歲;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55~84歲,平均(66.12±5.7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確診為血管性癡呆患者;②發病3個月內有智能減退、反應遲鈍等癥狀;③經影像學檢查腦缺血指數量表(Hachinski)評分≥7分;④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10~20分。排除標準:①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癡呆;②重度血管性癡呆患者,MMSE評分<10分;③不配合治療者;④合并其他功能障礙疾病者;⑤丁苯酞過敏者;⑥嚴重的精神障礙者。
1.3方法:治療前,患者均未服用其他治療血管性癡呆藥物。對照組口服尼莫地平(河北醫科大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13022048)治療,用以調控血壓、血脂等常規治療,每次60mg,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丁苯酞膠囊(湖南百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645)進行治療,每次0.2g,3次/d。兩組患者治療療程均為12周。
1.4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臨床療效可評定為顯效、有效、無效、惡化四種,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認知能力恢復正常,生活可自理,可自行參加社會活動;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認知能力恢復較好,日常生活可自理,對參加社會活動有一定影響;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認知能力無改善,生活自理困難,無法自行參加社會活動;惡化為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惡化,認知能力差,生活無法自理,無法參加社會活動。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在治療前、治療12周后分別檢測患者的認知功能。比較兩組患者的MMES(簡易精神狀態量表)、CDR(癡呆程度量表)、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測定患者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和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的變化,分析丁苯酞膠囊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氧自由基和NT(神經營養因子)的影響。記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在治療前1d和治療12周后1d抽血3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抗夾心法測定SOD、MDA、BDNF。試劑盒產自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并嚴格按照說明進行操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2.86%,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3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CDR、ADL評分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MMSE、CDR、ADL評分時間因素及時間因素和分組的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前后MMSE、CDR、ADL評分的差別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別不同,觀察組治療前后MMSE、CDR、ADL評分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 CDR ADL評分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OD、MDA、BDNF水平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SOD、MDA、BDNF水平時間因素及時間因素和分組的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前后SOD、MDA、BDNF水平的差別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別不同,觀察組治療前后SOD、MDA、BDNF水平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OD MDA BDNF水平比較
2.4兩組患者在治療后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與本研究相關的損害心、肝、腎、血液系統的嚴重不良反應。
卒中后血管性癡呆是較常見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病因主要由腦組織微循環障礙引起的[3]。腦組織出現急性損傷、腦梗死、腦出血而形成腦部病灶,長期的腦供血不足使腦細胞代謝降低,導致腦部氧代謝的平衡遭到破壞,期間產生的神經毒性產物進入血液,造成細胞凋亡。MDA(丙二醛)為過氧化代謝產物,能夠反映細胞內脂質過氧化水平,是評價氧自由基損傷程度的指標。MDA可將細胞膜的流動性以及通透性破壞,引發多種酶的產生和釋放,對腦細胞造成損傷,使患者丟失記憶和認知能力,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生活質量遭受嚴重影響[4]。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種抗氧自由基酶,能夠清除在代謝過程中的氧自由基,保護組織免受其損傷,是評價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指標[5]。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可促進神經營養因子、神經遞質的合成,其表達與記憶、認知功能有關[6]。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研究顯示,改善血管性癡呆臨床癥狀,主要改善患者腦血液的微循環,及時恢復神經元的活性[7]。尼莫地平是一種鈣拮類抗降壓藥,降壓弱,但具高脂溶性,臨床常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有研究顯示[8],尼莫地平可作用在血管平滑肌,阻擋鈣離子進入,防止血管痙攣性的收縮,來降低周邊血管的阻力、降低血壓,并抑制因神經元鈣內流引發的鈣超載,從而保護神經元功能。而長期服用尼莫地平將加重患者的肝臟代謝負擔,且療效甚微。丁苯酞膠囊是一種消旋體藥物,為人工合成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臨床研究顯示,丁苯酞膠囊對合成、釋放谷氨酸能夠有效的抑制,降低鈣離子濃度,對線粒體的代謝障礙有改善作用,為線粒體正常運作提供保障,正常供給腦部能量需求[9]。丁苯酞膠囊能顯著提高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抑制血栓素,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受損區域,對缺血區的腦血管有選擇性擴張,恢復缺血區神經元線粒體酶的活性。丁苯酞膠囊可減輕鈣超載、改善線粒體酶的活性來保護腦細胞,對血管性癡呆患者改善腦部供血有重要意義[10]。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MMSE、CDR、ADL評分時間因素及時間因素和分組的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前后MMSE、CDR、ADL評分的差別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別不同,治療前后MMSE、CDR、ADL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而觀察組比對照組有明顯改善更為明顯。關于SOD、MDA、BDNF水平研究顯示,其時間因素及時間因素和分組的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治療前后SOD、MDA、BDNF水平的差別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別不同,觀察組治療前后SOD、MDA、BDNF水平差值明顯大于對照組,治療前后差值比較,觀察組SOD、BDNF水平較對照組升高明顯,對照組MDA較對照組下降明顯。說明丁苯酞膠囊治療卒中后血管性癡呆,能夠提高SOD、BDNF表達,降低MDA水平,有利于保護血管性癡呆的神經元細胞,經過12周的治療,患者明顯改善認知功能,未出現與本研究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治療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丁苯酞膠囊治療卒中后血管性癡呆臨床療效良好,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癡呆程度、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療期間未發生不良反應,在臨床治療中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