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山 翼城縣審計局
會計作為經濟活動中的核算者,其職業道德素養至關重要,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可以確保經濟活動客觀、公平、公允的呈現給關注經濟信息者各方及社會的有效需求者;反之,其經濟信息就會有目的的被植入人為因素,使部分參與者利益受損。新形勢、新事態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已經成為整個會計行業發展的關鍵,而針對新形勢下會計職業道德構建策略的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在現階段的會計行業中,很多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出現問題首要因素是面對社會誘惑不淡定。一方面,當前很多企業對于會計工作雖然比較重視,會計人員的工作待遇也相對較好,但由于會計工作與多方經濟利益直接相關,因此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往往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一旦會計人員存在工作責任感不強、工作態度不端正等情況,就很可能會為了個人的短期利益而采取違規操作,進而使企業利益受損。另一方面,在社會整體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一些會計人員形成了嚴重的拜金主義思想,在掌握集體利益時,很容易出現擅自挪用公款、偽造會計數據等情況,這類事件在近些年也同樣并不少見[1]。
除會計人員自身問題外,外界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同樣是導致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的又一因素。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在成就我國經濟增長人們生活改善的同時,負面的利益至上的錯誤思想,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現象也同時出現,這極大地破壞了當前社會誠信環境;而在此環境的影響下,會計人員自然也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出現職業道德問題;另外,會計人員與企業、單位領導人員在工作中屬于從屬關系,其雖不直接負責會計工作,但卻直接決定會計人員工作待遇、職位晉升等;領導管理層為個人或企業、單位利益施壓會計人員,會計人員有時也只能違反職業道德違規操作。
偽造會計數據、挪用公款既不符合會計行業的內部規范,也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但這類會計職業道德問題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于監督的缺失相關。一般來說,無論是企業、單位內部還是政府部門,都會針對會計工作展開包括審計監督、稅務監督在內各種監督,但從目前來看,這些監督工作的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例如在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方面,很多企業雖然在內部建立了審計監督機制與相關監督部門,但對于監督工作的重視程度卻比較低,而審計監督工作也往往只是走走形式,有時甚至會在領導人員授意下對會計人員違規行為視而不見;而稅務監督更多借助大數據平臺,強化線上監督,線下監督較弱;國家審計監督人員少,任務重,不能很好發揮監督主力軍作用,致使職能監督盲區多,震懾差。
從整個會計行業的角度來看,會計人員的個人思想觀念問題雖然比較難以解決,但只要能夠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就仍然能夠將這一問題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在新形勢下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可以從國家層面對現有會計人員管理制度進行頂層設計,從會計工作要求與實際情況出發對會計人員進行有效管理。首先提高準入門檻。在選聘制度中添加明確的職業道德標準,并嚴格按照這一選聘制度來對會計人員進行素質把關,避免職業道德變壞的會計人員進入到企業、單位內部中來[2]。其次,構建會計職業道德評價與利用體系。建立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適應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從職業道德方面對會計人員提出詳細、明確的工作要求,并定期對其職業道德情況展開評價,并切實引用結果,讓違規者付出高昂的成本。第三要配套思想教育,強調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以幫助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與工作責任感,促使其能夠自覺約束自身工作行為。
讓會計監管在陽光下運行,當前絕大多數公眾對于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仍然持堅決抵制態度,為此可強制性要求,企業單位與有關政府部門引入社會監督,向社會公眾開通電話、網絡等多渠道的監督舉報路徑,并鼓勵社會公眾對會計人員乃至整個企業、單位的違規行為展開監督,這樣在社會監督所帶來的壓力下,無論是企業領導管理人員還是會計人員,都會更加自覺地嚴守職業道德規范與工作要求,進而使會計職業道德問題迅速減少[3]。另外,由于社會監督是面向社會全體公眾的,因此隨著類似舉報事件的持續增多,社會公眾的思想觀念也會逐漸發生轉變,并正確認識到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
要多方施策統籌財政、審計、稅務等國家職能監督力量,確保強化國家職能監督,實施監督全覆蓋。并從完善針對偽造會計數據、挪用公款等違規行為的相關法律制度,將職業道德缺失與法律法規聯系起來,為相關監管工作提供明確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則要引導企業單位注重內部監督,讓內部監督發揮作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企業、單位內部工作制度來對職業道德缺失的會計人員進行懲處,使違規、違法成本能夠高于所獲利益,這樣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問題不夠優化,但只要找準癥結,并在法律法規完善、人員管理、職能監管、內部監督、社會監督等方面采取適用的會計職業道德構建措施,會計職業道德問題必然能夠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