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劉鈞 中國人民銀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現階段伴隨經濟的快速化發展,金融行業產業規模和數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此同時由于受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監督管理工作的形式化問題也愈發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原有國家穩定性發展格局被打破,國家整體發展也勢必受到了一定影響?!百Y產新規”政策實施后,銀行監管政策最大的變化就在于監管標準日趨嚴格化,具體而言就是現階段金融市場行業的不斷發展,普惠金融在大力推廣過程中,也對銀行經營范疇進行了一系列限制性規定,具體而言就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嚴格受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尤其對于高風險衍生品交易更是要在嚴格的監管標準下實施。除此之外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針對現階段商業銀行的“四不當”專項治理,監管工作的開展也愈發理性化和規范化。
就目前來看,在進行監督管理過程中,為確保預期監管工作目標的實現,對金融機構在進行監管時必須建立在清晰的監管邊界以及明確的監管范圍內,但由于近年來金融市場行業的規?;l展,監管范疇在不斷模糊化,因此在后期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時,監管的范疇近年來也呈現一種全面化的發展趨勢。從某方面來講,按照監管目的商業銀行的監管工作主要分為兩方面,即——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防范投機和過度杠桿化造成的金融危機。在現階段金融行業不斷發展的產業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承擔的金融風險也在不斷加大,為確保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性發展以及切實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商業銀行就銀行支付結算業務作出了調整,以此在規避電信網絡違法犯罪的同時,切實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規避金融風險的發生。
會計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伴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再加之“資產新規”其實主要強調的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合理化和規范化發展,但就目前來看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會計管理工作在開展時會承受信貸業務問題的影響。作為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種直接和主要手段,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會計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一直以來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銀保監督管理會也出臺了一系列政去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就目前來看“資產新規”政策的實施對于商業銀行會計管理信貸業務發展而言,起到了正向引導作用,但由于在管理過程中受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形式化也十分嚴重,長此以往信貸業務亂收費現象得不到遏制,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礙。
在經濟快速化發展過程中,由于現階段商業銀行的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會計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資產新規”政策實施后,會計管理的中間業務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響。據調查銀行理財產品是國內通道業務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但由于現階段銀行理財產品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假象”,伴隨各項新規政策的實施,新規下商業銀行不再實行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的常態化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從某方面來講,在現階段金融脫媒步伐不斷加快的新產業時代背景下,外部因素是影響商業銀行會計管理中間業務的主要因素,自一三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在不斷規范和持續收緊的時代下,據調查商業銀行會計管理中間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新規嚴格了銀行理財準入門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理財投資的非標通道僅限于信托,理財投資非標成本在不斷提高;監管工作量的加劇,托管成本也在不斷提高;“資產新規”政策明確了多項限制性投資,商業銀行會計管理工作愈演愈烈的同時,行業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化;市場由“資產荒”轉變成“資金荒”。
在現階段信息化產業時代背景下,受互聯網金融的襲擊,當下傳統金融市場的穩定格局被打破的同時,各項工作的開展形式化也十分嚴重,實體經濟不強是導致商業銀行發展緩慢,會計管理工作難以取得預期管理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來看,在“資產新規”政策實施過程中,為確保實施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全面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能力現已迫在眉睫,具體來講就是一方面商業銀行需從根本上明確實體經濟對商業銀行會計管理工作的影響力,了解實體經濟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對推動商業銀行穩定性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當前商業銀行需回歸本源,依據實體經濟需要開發金融產品,由此在確保金融資源精準投入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還需加快會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優化,具體來講就是監管部門需根據當下國家提出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對銀行業如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給出了較為明確的方向、較為具體的工作措施,以此在規避后期管理過程中各誤差問題出現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服務目的。除此之外,在現階段商業銀行會計管理過程中,為確保預期管理目標的實現,商業銀行還需就行業轉型和升級做出積極的應對策略,即通過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銀行原有的管理模式,實現銀行由傳統信貸服務向綜合服務的現代化金融企業轉變,并在會計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由此在完善各項政策法規的同時,能正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作為商業銀行會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開展質量從某方面來講,對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為從根本上改善當前管理現狀,對中間業務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是目前商業銀行會計管理工作取得預期作業目標的重要戰略基礎。從某方面來講,對中間業務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的過程中,一方面商業銀行需加快新興中間業務的扶持力度,具體來講就是通過打造“融資+融智+融信”為一體的投資銀行服務體系,在確保各項管理工作有序、有效開展的同時,把握產業升級和重組機會來有效改善現階段會計管理的作業現狀;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產業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還需加快布局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通過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借助“線上+線下”輔助管理模式,由此在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層次的基礎上,規避各種風險問題的發生,進而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打下堅實基礎。
“資產新規”政策實施過程中,從某方面來講“業務定位”調整是銀行資管非標業務轉型的核心立足點,但由于新規政策的限制,非標業務是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為確保預期管理目標的實現,對非標業務發展模式進行不斷調整,是當下商業銀行取得預期發展成效的重要戰略基礎。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以往銀行資管對非標業務項下的底層資產的投資策略基本均為持有到期,但是自新規政策實施后,會計管理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商業銀行會計管理機構和部門工作者需提高對底層資產的考量,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公開市場退出、流轉交易平臺退出、提前確定資產受讓方退出等多種路徑。
“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其中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會計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智能化網點的構建從某方面而言,在全面提供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全面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最終為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資產新規”政策實施后風險管理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依靠傳統的會計管理模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達到預期的管理成效,為改善當前管理現狀,一方面商業銀行需在會計管理過程中,踐行數字化員工績效管理模式,通過將網點業績與個人成長相關聯,由此通過合理調整資源配置來全面提高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在現階段商業銀行網點轉型和發展的過渡期,商業銀行需從戰略角度做好統籌和規劃多渠道服務,由此在確保服務一致性的基礎上全面提高風險管理質量和效率。
概而言之,金融危機爆發后,金融行業的發展一直處于較為低迷的狀態,再加之利率的持續下滑,銀行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金融市場通道業務各類隱患問題層出不窮,在打破原有社會和國家穩定性發展的同時,金融市場紊亂問題愈發嚴重化,為此確保金融機構資產會計的合理化管理現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