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山東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為進一步提高經濟建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致力于優化市場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發展規模得以不斷擴大。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出現將致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作出錯誤經濟決策,增加企業經營發展風險,不利于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因此,基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成會計信息失真治理至關重要。
由經濟人假設與利益驅動理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理論和現代契約理論可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會計失真現象將嚴重危害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不利于企業長期健康發展,以下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與危害進行介紹:
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虛構交易事實、不恰當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掩飾交易事實、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采用線下項目調節利潤等,直接體現在企業資產計價失真、經營成果失真、收入、成本、費用失真和財務報告信息失真。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因素包括政府因素、人員因素、社會因素、制度因素和內部因素,將直接影響公司經營和利潤,使公司的資金財產風險加劇化,嚴重誤導企業經營決策人員的投資行為,危害金融市場的秩序。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將對企業產生嚴重危害,還將對投資人、債權人和國家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要想切實實現基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會計信息治理,應在企業內部針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可靠性、及時性、完整性和相關性分析,科學開展員工培訓,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技術水平和職業操守,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
首先,企業應科學識別內部會計人才環境,加大對會計人員的招聘和甄選力度,在會計人員招聘過程中,不僅要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技術水平進行考核,還需要重點分析其職業操守和道德素養是否能夠滿足企業財務管理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其次,應加大對會計人員工作能力的培訓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定期邀請行業內專家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科學教育,傳授現代化財務管理經驗和會計管理方法,在教育中充分強調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引導企業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形成優良的職業意識。
最后,還應加強對領導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在企業內部形成清明的管理環境。
通過深入分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環境可知,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人控制明顯、內部監督制度薄弱是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企業應積極完善公司股權結構,有效明確股東、董事和經理的職能,加強監事會的監控職能,健全獨立董事制度,遏制內部控制人現象,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拓寬內部審計的范圍,大力轉變內部審計觀念,建立嚴格的內審人員選拔、任用、培訓及業績評價制度。另外,還應引導注冊會計師時刻保持高度的職業謹慎和懷疑態度,指派更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加強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建設,有效監控企業內部的會計環境,避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影響企業經營發展和金融環境[1]。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相關現代化信息技術構成了大數據環境,使得大部分信息都可轉換成數據進行實時傳輸,要想有效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應積極融合先進技術,形成會計信息監督信息化系統。例如,可加強企業會計系統信息化建設,將企業財務管理的側重點轉向數據資源,建立專門的會計信息發布以及分析部門,促進企業會計人員與相關企業協同合作,將會計信息核算時間進行合理規劃,提高會計信息的時效性[2]。另外,還可在會計信息核算中使用云計算技術,推動信息化發展進程,完善對網絡會計信息質量的外部監督,積極推進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促進會計信息數據質量提升。另外,還可在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有效融合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數據統籌優勢,分析一段時間內企業會計信息數據的變化,有效明確會計信息失真風險,掌握會計信息失真治理重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該時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會計失真現象的發生頻率大大提高,企業應充分明確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深刻認識到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積極開展員工培訓、健全制度體系、實現技術革新,完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治理,切實降低經營發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