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青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課程思政,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融入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提煉出本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課程思政并非是獨立于專業課程之外的一門新課程的開始,而是通過挖掘課程資源中的思政元素,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融合,達到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課程教育的雙重作用。專業課程的課程體系與思政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高等院校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作為專業課程,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發揮其引導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教書育人的思想內涵,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要強調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及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心智、塑造學生品德,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現代金融學概論》作為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通過對貨幣、信用、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與貨幣政策等章節的學習和介紹,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金融理論,了解金融機構的運作,了解金融學在經濟運行中的地位與作用;通過對貨幣需求、貨幣供給、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等幾個方面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貨幣理論、信用與經濟的相互關系:通過金融監管等章節,讓學生了解我國的金融制度等。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金融領域相關的基本理論。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金融專業的基本理論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對貨幣、信用、金融機構、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國際金融、金融監管等基本知識理論有較全面的掌握。使學生掌握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發現和解決金融問題的實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專業基礎。
今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作為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舉措,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目標,課程思政回答了“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必然方向。因此,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中,對諸多教學環節進行融合、改革。首先,以課程目標來說,以往的專業課程更多地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主要目標,以《現代金融學概論》課程為例,作為高職金融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其理論課程目標界定與使學生對貨幣、信用、金融機構、貨幣政策、國際金融等等內容有初步的了解,為后續的課程打好理論基礎,在職業技能目標上,以學生能夠觀察基礎的金融問題、并能夠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最基本的目標。但是按照課程思政的新要求,應當以“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為頂層設計,確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五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傳授知識的同時,闡述專業知識里所蘊含的精神、價值、道德、思想,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幫助學生解答思想困惑、價值困惑、情感困惑,激發其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幫助其在創造社會價值過程中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
課程與思政的融合不是“課程”+“思政”=“課程思政”這種簡單地機械組合模式,課程與思政之間應當有機的融合,兩者之間應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我們的專業課里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同時,通過教師深度挖掘,實現進一步拓展和開發,發揮家國情懷教育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責任感,提高學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現代金融學概論》課程為例,金融基礎及貨幣與貨幣制度環節:通過講解我國金融發展史及貨幣發展史,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的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及愛國主義情懷。在信用及金融工具環節: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使學生了解個人信用、社會信用,金融工具的性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珍惜信用,增強誠信精神,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在利息與利率環節: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不務虛,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職業素養。在金融機構這一環節:首先,了解我國商業銀行的悠久發展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并通過模擬仿真實踐環節,增強職業服務素養,其次,通過對我國中央銀行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中央銀行的職能、作用的同時,開闊視野,培養大局意識。在金融市場環節:通過國內外的上市公司案例,使學生了解金融市場的結構、運作的同時,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對法律的敬畏之心,牢記誠實、守信、守法的自律精神。在貨幣政策環節:講解貨幣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方針,培養舍小家顧大家的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感,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合到國家的大發展之中,做一個有使命感、敢于擔當的時代青年。在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環節:講解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責任感,危機意識,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金融監管環節:講解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保證金融機構審慎經營和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使命感、責任感,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的精神。在國際金融環節:了解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地位,引導學生拓寬視野、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同時,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等國際化大視野有更進步一步的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融合,給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激起學生學習思政的興趣,使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單純的在課程中將思政理論生硬的進行灌輸,必然不能激發起學生對于思政的學習。“思政”教學,應以“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為指引,發揮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將知識與理想、信念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激發學生主動性,來塑造品德、人格與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全面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品質,首先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要“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培養教師的理想信念、人格情操、仁愛之心,以身示范,以求真、務實、創新、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態度嚴謹、踏實肯干、追求創新的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心系國家,成為具有新時代責任擔當的專業性人才。
專業課程與思政的融合,促使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課程評價和考核的模式,回歸教書育人的初心,《現代金融學概論》不僅僅需要考核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應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融合到整體的考核體系中來,實現靈活、動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制定出更為精細和系統的評價指標,能夠充分反映知識與思想的結合程度,及時、客觀、科學的反映學習成果及學生的成長發展。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只有打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各自為戰的教學模式,通過課程與思政的有機融合,才能培養能夠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能夠承擔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