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這個冬天仿佛特別長。
盡管桌上臺歷早已翻到了3月,立春、雨水、驚蟄,窗外陽光一天比一天燦爛,氣溫一天比一天和暖。可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還沒散去,“回暖”恐怕還要些時日。
在我國經濟增長處于增速下行、艱難轉型的關鍵時期,這場疫情無異于雪上加霜。不只是國內,眼下,海外疫情防控的前景似乎也并不樂觀,疫情擴散短期內或難以控制,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都將顯著增加,一夜入嚴冬。
寒潮來襲,各行各業都難幸免。交通運輸首當其沖,以高速公路為例,疫情仿佛推倒了多米諾骨牌,路企的通行費收入從起先的“斷崖式下跌”,到后來干脆“斷糧”,隨之而來的,是還本付息吃緊,經營壓力劇增,不但面臨資金鏈斷裂、債務違約等風險,也面臨人員流失的問題。有路企經營者苦笑著說:我們的經營生存已面臨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交通企業往往還是各省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均衡化的主力軍,承擔多項重大建設任務。如今,受疫情影響,項目復工復產及后續工作也面臨重重困難。要知道,為對沖疫情風險,人們早已將希望寄托于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尤其在交通領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鏈較長,可充分帶動鋼鐵、水泥、建材、機械等產業,不但能促進消費,而且拉動作用明顯,對穩定經濟增長意義重大。顯然,千方百計確保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平穩開局至關重要,也無比困難。
還好,傳來的不都是壞消息。
我們看到,國新辦2月24日舉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布會,釋放多個重磅信號: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將繼續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預案……
我們看到,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常會,確定要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措施。
我們看到,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要求,加快投資建設,組織實施“十三五”規劃備選項目。提前啟動一批支撐國家戰略實施、符合“十四五”規劃方向的建設項目。
我們看到,全國27個省份公布2020年交通基建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投資總額超過2.6萬億元。
我們看到,截至3月5日,公路、水路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復工率已達68.2%,江浙滬地區“硬核復工”“拼命復工”的舉措讓網友們津津樂道。在廣東,云浮至茂名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們表示:要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我們看到,交通運輸部已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稅總、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研究制定相關支持保障政策,依法保障收費公路使用者、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
是的,一切看上去正在慢慢變好,而且,我們應該堅信這一點。要知道,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它會影響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所以,必須重建信心,堅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堅信即使眼前烏云密布,陰雨連綿,很快就會旭日當空,華陽耀目;堅信寒冬正在過去,堅信春天已在眼前,堅信人們很快就會無憂無慮地走出門去,用力地握手、擁抱,暢快地呼吸、歡笑。
要堅信,幸福的陽光會把眼前和心中一條條坦蕩的大道,照得亮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