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芳 利津縣陳莊鎮政府
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各級政府重視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因素。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將農村各項資源的權屬關系進行明確,并且將農村發展的相關資源進行統籌以及配置。最終可以將農村的經濟資源進行高效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的高效運轉。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引導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整體的規劃與指導,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并且提供一系列的支撐與保障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1]。
農村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其在各種信息化建設上遠遠趕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存在的信息建設不足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傳遞效率以及數據分析,如果無法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運營效率,就會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效率。而且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不足,缺少足夠的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
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以農業資源價值挖掘為基礎。但是許多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對于農業資源的挖掘并不充分,缺乏足夠的重視度,尤其是農村經濟結構十分單一,缺乏多元化發展基礎。而且許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資源的價值缺乏深入的理解,認為農業資源的價值挖掘沒有實際作用。正是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農業資源價值無法進行充分的挖掘,不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持續性動力。
當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當中并沒有相應的評估環節,無法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進行有效的評估。而農業經濟管理在發展過程中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面臨許多問題。需要評估環節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整理,以期對后續的農業經濟管理流程進行改進優化,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然而多數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當中欠缺評估環節,不利于對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調整。
我國當前已經轉變發展核心,通過加大經濟發展力度,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顯得更為重要。農村作為相對落后的經濟發展區域,需要迫切圍繞經濟發展開展研究,扭轉落后思想,多角度全面提高其經濟發展水平。應當從扭轉思想入手加強學習,深入了解農村經濟發展動向及發展趨勢,吸收與農業相關的前沿科學技術,綜合應用大數據技術與計算機技術作出合理決策,從而提高管理效果與水平。制定管理規劃過程中,應當滲透到農業發展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對其進行評估考察,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在符合我國宏觀市場發展情況下與地區優勢相結合,推動優勢產業和當地主導產業的發展。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建設,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對于擁有良好生態環境的農村地區,則應當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觀光,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完善特色農業服務系統,通過實行特色農產品產銷統購方式增加農民收益,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切實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應當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讓農業發展成為良性循環產業。以農業生產為例,以往的農業生產中使用大量化肥農藥,導致土地資源惡化,出現板結情況,水源、空氣等自然資源也被污染。同時,合理規劃工業用地,選擇與農業用地相距較遠的地區安置工業用地,避免工業用地污染農業用地。并且通過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需要遵循環保標準處理,禁止出現焚燒秸稈等情況。政府要加大環境處理的投入力度,對已經發生污染的地區要采取有效方法處理,才能為農作物生產經營創造良好條件,促進農作物產量的提高,進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2]。
大力培養“一懂兩愛”的新型農業管理人才,只有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管理者才可能扎根農村、奉獻農業。保證農業經濟團隊符合新時期農業經濟的工作職能,可將農業經濟部門歸入公務員管理之中并賦予其行政監督、執法、管理的職能,可依據鄉鎮實際工作情況,適當增加農業經濟人員的編制。人才作為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基礎,應當全面加強培訓教育,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到農業經濟發展建設之中。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定期培訓工作人員,提高其綜合能力素質,保證人員儲備能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腳步,解決農業經濟管理中產生的各種問題。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應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摒棄傳統的舊理念,樹立正確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評價和調整。要加強對農業資源的價值挖掘,提高農村地區資源的利用率,不斷增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從而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