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倬明 惠東縣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入,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給社會支付、融資、投資和理財方式帶來了極大改變。與傳統金融不同,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的優勢,但是互聯網金融帶來高效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國經濟和社會帶來了很多的風險隱患。互聯網金融主要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給金融行為提供服務便利,但由于互聯網金融覆蓋廣、發展快和虛擬性的特點,一旦出現風險隱患,會對社會和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深入探究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和防控措施,促使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可以持續健康發展。
信用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保障,在互聯網上實施金融的操作前提需要提升互聯網層面上地風險防范措施。但就目前來看,貸款單位提供出的財務報表真實性有待考察[1]。互聯網金融企業是否誠實可靠、平臺系統是否安全穩定、是否具備開展相關業務的資質、其公示的投資項目、理財產品是否合法合規等問題,都隱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平臺頻頻出險,投資者血本無歸,除了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之外,企業沒有誠信經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貸款必須嚴格依照標準進行分類,如商業銀行通過對貸款進行五級分類來預防和掌控風險。但是經分析發現,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經常沒有嚴格依照標準對相關貸款業務進行風險分類。同時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職業水平參差不一,風險意識不強,貸前沒有嚴格審核把關、貸后沒有跟蹤評估風險,這進一步加深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性。此外,宏觀市場監管機制還不是十分完善:現階段來講,互聯網金融有關的監督防范政策還不夠完善,企業主要靠自律完成監督和防范,導致互聯網金融平臺容易出現較大的風險性[2]。
目前我國銀行、證券和保險等相關金融行業都需持牌經營、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很多企業并未取得相應的金融牌照,相關從業人員也沒有嚴格要求、持證上崗。這必然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不一,風險意識薄弱。事實上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大部員工都是一線的營銷人員,他們盲目過分追求業績和公司的擴張,而忽略了對風險的管控。
網絡安全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石,但是由于網絡病毒、黑客攻擊以及網絡詐騙等多種原因,在實施金融操作時,容易造成資金被盜和投資者信息丟失泄露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包含安全風險和操作風險兩個層面。操作風險是指風險防范人員或者業務人員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投資者出現巨大損失的風險。安全風險主要是因為系統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出現缺陷導致的風險。加之,在對互聯網進行維護和設計的時候有不得當的行為,提升了用戶的信息被盜風險出現的概率[3]。
隨著宏觀經濟的波動,各種金融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市場風險主要指市場、行業形勢出現變化,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例如,若是市場上的匯率和利率發生變化,會造成供應成本急劇增加,促使供應鏈內的企業單位需要投入的融資成本急劇上升,經營的利益顯著減少,抑或是市場內出現了可以替代類的產品,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導致企業單位銷售額急劇下降,銷售方案、計劃落空,甚至會導致企業出現資金鏈條斷裂的現象,出現金融風險[4]。
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和風險防范系統,夯實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重視企業信用積累和管理,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信用度,確保企業對外發布的信息是真實的、投資項目是可靠、理財產品是合規合法的。同時加強企業平臺系統建設,建立安全穩定的平臺系統,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及時掌握金融消費者的信用狀況和資金消費去向,做好風控管理工作。同時還可以借助第三方資金監管機構加強公司內部資金監控,建立保險準備金制度,開展低杠桿或無杠桿經營,以此來降低公司風險。
加強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嚴格做好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真實性預判,嚴格按照要求將貸款業務進行風險分類,做好投資和貸款的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控工作。加強與行業協會、政府監管部門的溝通,學習先進的業務管理模式,除了參照銀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外,還可以學習借鑒國外Wealthfront、Betterment、國內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頭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管理和風控管理經驗。
加強企業內部員工管理和培訓,提升其專業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必須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保證風險防范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的質量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而要保證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的質量就必須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養,努力提升他們的工作水平[5]。不能只重視產品營銷而忽略風險的防范。從業人員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知識,還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企業應定期不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緊跟監管政策變化和行業發展新動態。
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工作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一環。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內部每項工作、每個生產環節都有可能產生互聯網金融風險,但是這些風險本身并非不可以避免。相反,當企業提前做好防范準備之后,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也會大幅度地減少[6]。這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風險是可以有效預防的。企業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應定期加強平臺系統風險排查、項目風險排查和從業人員合規風險排查等,全面提高風險防范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對風險的準確判斷能力,盡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糾正。
加強企業數據庫建設,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構建新型的業務管理和風險防范預警系統,讓企業管理人員能夠精準、及時掌握金融貸款、資金流向、項目真實性情況,在企業經營出現風險時能得到第一時間的預警提示。同時,可以借助大數據系統,預判行業發展趨勢,提前做好市場風險防范準備工作。在對風險防范系統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依照國家有關的規定,從長遠和科學的角度開展,保障風險防范的體系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同時需要依照策略以及市場變化,及時地對信息進行更新,對金融風險防范的體系進行調整,全面地開展風險防范的各項工作事宜[7]。
總而言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已經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政府金融監管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其不僅影響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影響我國金融業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探討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