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德州建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在國有企業運營過程中,會計監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監督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避免違法違規的國有企業資金活動,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依據,從而進一步維護好國有企業資產、資金安全。目前,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更加注重會計的核算職能,缺乏對國有企業會計監督職能的重視,會計監督職能往往表現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經濟業務的審核以及外部審計方面,再加上會計監督工作的收益難以在短期內有明顯效果,使得國有企業難以正確認識到它的作用。還有部分國有企業一味的認為外部審計工作是會計監督目標的體現[1],認為國企內部的會計監督崗位的成本支出沒有必要,部分企業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層次進行了大量的縮減,甚至部分企業根本就沒有設立會計監督崗位,這就大大削弱了會計監督的職能,也就無法為國有企業管理階層的有關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在國企內部會計監督過程中,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作為國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依法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進行監督管理[2],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務于企業并服從企業的管理,其切身利益需要從監督對象中獲取。因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獨立性受到嚴重制約,影響了會計監督實施的效果。
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對于國有企業會計監督管理工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國有企業只有不斷加大會計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才能夠實現會計監督職能的切實履行。但是當前的國有企業中會計人員結構參差不齊,高級會計人員緊缺,基礎會計人員和高級會計人員差異性較大,并且國企缺乏建立有效的會計人才晉升機制,使得會計人才隊伍人員流失嚴重,導致會計監督工作難以順利進行[2]。
首先,國有企業應該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和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狀況,建立嚴格的獎懲約束機制和符合市場行情的薪酬標準體系,明確相應的晉升規則,將企業的利益與管理層的利益相掛鉤,幫助企業吸引優秀的高級會計人才,同時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標準,并明確標示出企業社會價值以及市場拓展、盈利的考核目標,針對損害企業的行為應該加大懲罰力度,從而有效激發企業管理層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際工作中,進而有效提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團結力,實現企業管理層的利益和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3]。
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能夠實現國有企業運營全過程的有效控制,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將運營風險盡可能的消除在萌芽狀態,是確保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穩定可靠運行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關乎國計民生,國有企業還應該不斷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做好會計監督全過程管控工作,首先,對于企業運行中的關鍵事項應該由兩個或以上人員共同執行,促使工作人員相互監督管理,針對重要的審批崗位或者業務流程中連續的兩個崗位應該進行崗位分離[4]。其次,在國有企業運用外部審計資源時,應該本著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強化內部審計職能的能力提升,將內部審計部門的管理和監事會、董事會的管理相獨立,幫助國有企業及時發現存在的經營管理、會計核算、資產管理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從而進一步確保國有企業穩定、有效的運行。
現如今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可以說就是人才的競爭,國有企業同樣也不例外。只有具備了屬于自己的高素質團隊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這就要求企業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適當引進一些專業技術能力強且綜合素養高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定期組織一定的培訓學習活動,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職工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包括崗位職責和道德規范等。營造一個涼后啊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為會計監督機制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時,國有企業還應該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定期對培訓成果進行考核,從而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防止工作態度消極、散漫的員工浪費崗位資源,進而有效提升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團結力,使得企業上下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國有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就必須要不斷改革和創新,包括會計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會計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針對性的處理對策,不斷規范化和標準化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工作,降低企業運營過程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提高會計監督機制實施效率和成效。
總而言之,不斷完善國有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是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希望本文的有關論述可以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