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紅 泗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越來越多的勞動爭議使得社會雇傭關系緊張,快速有效地解決勞動爭議可以有效緩解緊張,加速社會的經濟發展。勞動爭議仲裁作為解決勞動爭議最主要的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不足。雖然企業面上勞動合同簽訂情況較好,但部分行業及個體私營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相對偏低,有的企業簽訂率不足70%。
二是企業參保繳費不充分。按照規定企業招用職工應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但有的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不為職工投繳社會保險;一旦職工發生工傷或失業、住院等情況,社會保險基金則不予支付,為勞動爭議埋下了隱患。
三是用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其一,用工管理不規范。有的企業雖然簽訂勞動合同,但由于刻意偏袒用人單位,導致合同約定不合法、不合理,使合同履行及約束效力大打折扣。其二,規章制度不盡健全。有的企業對職工過于苛刻,規章制度中涉及的收取押金、罰款、克扣工資等懲罰性措施與法律法規相抵觸,部分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甚至未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不能很好地明確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四是企業的規章制度問題。企業的規章制度必須要科學合理,一切以《勞動法》為基準,工作時間不能超過規定,對加班員工要按照法律規定來進行加班薪資補償,也就是說如果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不能依照完善的規章制度來對勞動爭議做出處理,就會引發更深層次的矛盾。有些企業規章制度不合理,對員工提出無償加班等過分要求,公然違反《勞動法》,不僅對員工的利益造成損害,還會極大打擊其工作積極性,長此以往矛盾總會爆發。另外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如不能以員工意見為參考,只根據企業的經濟效應為標準來制定制度,當企業效應和員工利益發生沖突時,更容易激發員工不滿情緒,從而引起勞動爭議。
一是加大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只有進一步增進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律意識,才能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對于宣傳,不能只是枯燥的宣傳條例,而要結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要求,多做一些通俗易懂的宣傳。另一方面,要強化新聞媒體和網絡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傳統的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在穩定勞動關系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應充分發揮其正面宣傳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專題報導、推廣成功經驗等方式,引領企業主動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增強企業依法用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勞動者的律意識,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二是規范合同簽訂,落實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用人單位在招用勞動者時,須到人社部門或者相關官網進行備案登記,減少不辦手續、不簽合同等私招濫雇情況的發生;大力推行集體合同制度,重點落實好農民工群體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加大對私營企業合同簽訂情況監督檢查力度,督促用人單位糾正違法行為,提高勞動合同履行效力,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勞資矛盾糾紛。
三是完善協調機制,提高勞動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勞動者權利受到損害,必然會引發勞資矛盾。調整處理勞資矛盾,需要構建多層次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一是在宏觀層面上,要進一步改革完善三方協調機制。擴展工作職能,把就業、社會保障等與勞動關系聯系緊密的議題列為三方機制工作內容,推動三方機制建設向廣度和深度延伸。二是在中觀層面,要推動行業或是區域集體協商。各地區、各行業應立足各自特點,制定勞動定額,形成工資標準,簽訂集體合同,促進簽約企業履行合約。三是在微觀層面上,要加強勞動爭調解仲裁能力建設,提升勞資沖突處理效能。加強仲裁機構建設,通過補充專業人員、強化業務培訓等方式,使仲裁力量和辦案條件與仲裁任務相適應,不斷提高仲裁效能,努力將勞動矛盾化解在基層和源頭。
四是人力資源部門要及時對勞動爭議進行處理。勞動爭議產生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因為員工和企業在勞動合同上出現了糾紛而產生勞動爭議,比如未能發放加班補償、未能規范員工上下班時間等。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進行人力資源工作時,要及時預防勞動爭議產生的問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盡量從員工角度出發,切實保障員工利益,這樣可以充分調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五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具有處理勞動爭議的良好素質。面對勞動爭議問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處理勞動糾紛問題能力,并且辦事時要有工作技巧,以相對溫和的處理方式和友善的工作態度協調處理員工和企業之間的糾紛,盡可能尋求雙方的利益共同點,避免因處理方式不當造成雙方的對抗。如果處理方法不當,就會使員工產生抵觸情緒,從而消極工作甚至是辭職走人,對企業和員工來說是雙輸的局面。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解決勞動紛爭時,要盡可能找到雙方的利益共同點,嚴格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采取合理的處理方式解決問題。
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不斷更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成為企業重視的內容。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勞動紛爭問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處理勞動紛爭時要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判斷,嚴格遵守《勞動法》相關規定,為員工和企業謀取相應利益,從而構建企業和員工之間和諧穩定的關系,使得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在同領域市場中的競爭水平變高,社會上的知名度也能得到提升,從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