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紅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 這一戰略目標,圍繞實現制造業強國這一宏偉目標,工業整體素質將大幅提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轉變,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科技的變革、產業的變革,與時偕行,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終將是大勢所趨。
《成本會計》傳統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包括成本會計的基礎知識認知、費用要素的統計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統計分配、制造費用的統計分配、生產耗費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以及三種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一個學期的教學課時內還包含一個課內實訓,課內實訓的內容其實就相當于把所有的知識點簡單融在一起。實訓中給出的一些業務以及原始憑證,都比較簡單,會形成理論與實踐的不符。雖然有實訓,但是大部分情況是做重復工作。成本會計課程所授內容基本上側重于成本的計算,學習過程中有太多的計算,而且數據之間是有一定的前后聯系的,通過數據的歸集及分配,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內容前后的聯系,對成本的核算流程才能有更切身的體會。沒有經歷數據的統計與歸類,就不會切身的理解企業實際的工作環境,詳細的生產流程。成本會計內容中典型特點是公式繁很多,上課又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借助電腦,學生要手動的計算各種費用的分配表,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講各種單一費用分配時學生的做題興致還好,越往后講知識點越來越綜合,計算也越多越復雜。如果不通過大量的計算做題,學生是越來越難以理解并消化,惡性循環,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減少。課程中有一些內容和實踐經歷經驗有很大的聯系性,比如生產費用在完工與在產品間的分配之約當產量法、平行結轉分步法、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應用等,由于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不足和經驗不多, 這些內容學生并沒有切身體驗過,沒有經驗去了解根據不同的生產類型和企業自身成本管理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現行的成本會計課程中,并沒有適當的考慮這些問題,如果適當的增加相關方面的知識點,比如增加些圖片、視頻等,相應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本會計所授內容嚴重滯后于現實的生產情景和工作環境,教師自身可能也缺乏下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企業對成本崗位的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在企業里具體是怎樣組織成本核算的,這些現實的成本會計工作實踐經驗較少,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組織特點以及管理要求都沒有太深的理解和認知,教師很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經歷,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或網絡,授課時可能就會有照書讀現象,教學效果不好。
成本會計是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成本會計學的發展經歷了初級階段、發展階 段、達到目前現代階段和戰略階段,相應的職能也有最早階段的事后核算擴展為更多的職能,當前大專院校相關課程教材教學仍然以成本核算為主,對成本會計的其他職能講授較少,成本計算方法講的還是基本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隨著制造業強國戰略的部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與普及,社會經濟形態將會有革命性的改變,目前的教學內容根本適應不了社會的變革以及企業對成本會計的需求。
針對成本會計教學中涉及大量計算的這種情況,對于有條件安排在多媒體教室的,盡量利用,讓學生在課上借助電腦來進行操作,一方面減少學生的手工計算工作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使用EXCEL 的水平。在實務中,成本的核算要面對大量的資料數據,這些數據如何整理、如何篩選,都得借助EXCEL 這個工具。在成本核算過程中,要編制各種費用分配表,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就是利用EXCEL 表格來完成的。借助EXCEL 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結合,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技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改變了生產方式。科技的變革,產業的變革,帶動了生產方式的改變。成本會計教學中還是在教授幾種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且在整個教學中占很大的比重,也是考試的重點。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里雖然仍在用,但是教學內容應與時俱進,要引入作業成本法等先進的成本計算方法。課程中一般是以制造業的產品成本核算為例講解的,雖然說工業成本核算是最復雜的,但是其他行業成本核算也是各有特點,在授課內容上能不能適當作些補充。
成本會計的教學實訓中提供的案例和數據簡化又陳舊,不能客觀反映當前工業生產流程和成本核算。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必須改善校內實訓的目前狀況。同時,可以聯系當地企業,校企合作,開設一些實訓課程。還可以讓學生進車間,身臨其境的感受下車間的生產環境,了解生產的流程,要比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在腦海中想象效果好。
成本會計是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與生產、技術聯系密切的一門課程,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會計行業的變革,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很有必要與時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