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天津大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
隨著城市化發展效率的提升,給排水工程的地位逐漸提高,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城市在擴建,建筑工程不斷增加,為達到人們生活需求,優化生活環境,城內綠化在擴大,水池、噴泉也成為環境建設不可缺少的因素,這就導致水資源消耗嚴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將節水節能技術運用到建筑給排水工程中,給予一定的空間實施節水節能技術,運用新型材料,實現節能目標,提高建筑用水的利用率,從而提升經濟價值。
建筑本身就是高能耗、高損耗的產業,我國每年建筑能源損耗占據社會總損耗的30%以上,并且還有增加趨勢,每年增長速度約為1%。在此背景下,我國大力促進建筑產業改革升級,倡導使用節能節水新技術,從而實現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綠色建筑給排水節水節能設計方面,國內學者也給出了相應的定義,即指在滿足建筑工程建設、規劃、功能、需求基礎上,最大程度上減少資源、能源損耗,從而實現資源和能源的供給均衡。這一理念可以細分為在技術、工藝、設備、產品、材料等多個方面,其目的是提升給排水系統運行效能。從目前給排水節水節能技術發展現狀來看,主流技術是采用新型管材、壓力控制、熱力控制等,并且逐漸朝向水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發展,節能減排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整體上來說,建筑給排水能耗在建筑中的占比并不高,但節能不僅僅是減少用電量,還與節水有很大關系,如通過節能系統改善控制水過多流出等,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均有利于改善建筑給排水系統性能、保護自然環境。總之,加強綠色建筑給排水節水節能技術研究,對發展綠色建筑乃至綠色經濟均有著重要意義。
城市居民用水具有集中性的特點,因此為了保證大量用戶可以同時用水,給水管道需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但是過高的壓力會造成給水系統的損壞,因此,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保證居民用水壓力的同時,盡量降低水壓力,避免對給水系統造成破壞并通過分區供水的方式,降低管道壓力,避免高壓對管道接口處造成的損害。具體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當生活給水系統分區供水時,各分區的靜水壓力不大于0.45MPa。②生活給水系統用水點處供水壓力不大于0.20MPa,并應滿足衛生器具工作壓力的要求。③住宅入戶管供水壓力不應大于0.35MPa,非住宅類居住建筑入戶管供水壓力不大于0.35MPa。
市政給水系統中都會加入氯氣給水消毒,然而氯氣融入水后帶有腐蝕性,特別在給水管道閥門、連接部位,傳統的不銹鋼管容易出現銹蝕情況,增加了滲漏概率。銹蝕會增加給排水阻力,給排水摩擦力大,所以在水壓、水流相同條件下,會增加無功損耗,也可能導致供水污染。在管材、閥門等材料選擇中,要選擇化學性能穩定的新型材料,如鋁塑復合管就有較強的防腐性,除了可以避免銹蝕污染水體,還可以減少滲漏概率,達到節水效果。當然,新型復合型管材種類繁多,如可以采用U-PVC 管材、PP-R管材、PE 管材等,可塑性、韌性都很強,能夠滿足給排水系統的使用要求。
大部分建筑物業主對中水的使用頻率提高,生產、生活更是會排出大量的廢水,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廢水,并輔之節水節能技術,就能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對收集的廢水進行過濾、凈化、消毒等操作,使處理后的廢水轉化為中水,而中水可以使用在沖廁、澆灌以及施工等活動中,雖然不能直接應用到生產生活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減少了環境的負擔,但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需要考慮到現階段的發展程度,引進一些科技水平更高的設備或者新型材料,提高節水節能技術在中水回收利用中的作用,并推進該項技術的充分應用與持續創新,最大程度地實現節水效果,同時又能減少建筑施工的資金投入,增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熱水,伴隨我國對新能源研究的不斷深入,太陽能技術在建筑物施工中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很多建筑物應用太陽能對供水實行加熱,達到緩解煤氣、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目的。但是,太陽能的應用受地域因素的影響很大,一些地域光照條件不強,不能提供足夠的太陽能對供水實行加熱,并且現階段太陽能加熱技術實際效率還不夠高,導致太陽能加熱系統的施工成本比傳統能源的施工成本高出很多;因此,建筑設計師在給水設計當中,若要應用太陽能為業主加熱生活用水,還需將經濟效益、施工成本等因素考慮進去。除此之外,施工人員在安裝太陽能之前還需找到最佳的光照位置,以此為太陽能裝置找到最佳的安裝位置。在最佳安裝位置處測試太陽能是否滿足太陽能安裝的條件,若滿足,方可進行安裝。雖然現階段受到技術的限制,太陽能加熱的效率還不夠高,但由于其屬于清潔、可再生能源,是現在比較理想的能源之一,符合節能的思想,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逐漸提升,建筑給排水施工當中的節能節水技術也應有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樹立良好的節水意識,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不僅要節約水資源,完成節能的基本目標,還應根據建筑的特點,從長遠發展考慮,合理的創新節水節能技術,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來進行施工操作,從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