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平 安徽省交通航務工程有限公司
增值稅和營業稅屬于兩個非常重要的稅種,在我國的稅務體制當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他們兩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互斥性。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實行增值稅和營業稅兩者并存的一種稅務體制,由于營業稅僅僅需要根據企業的營業額來進行納稅,所以在整體資源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等各個方面,相比于增值稅具有很大的優勢,更加的簡單方便。尤其是在1994 年實行我國稅制體制改革以后,營業稅屬于我國地方政府的一個重要稅收資金來源。隨著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進步,各個行業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兩種稅務機制為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造成了很大的經營困難,而且還極大削弱了企業經營活力的提高。國家從改革稅務體制、促進企業經濟活力等各個角度出發,在2011 年11 月份,由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的工作人員共同制定出了實施營改增的試點方案,并且在2012 年1 月1 日正式啟動了該項工作方案。在剛開始初步運行的時候,只是涉及了部分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在2013 年進一步的擴大了試點范圍,范圍涉及了全國各地,隨后我們又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也納入了試點范圍當中,整個營改增方案得到了更加進一步的逐步穩定進行,目前為止相對來說已經逐漸得到了完善。
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增值稅相比于營業稅來說屬于價外稅,能夠具有很好的稅收抵扣的效果。從理論概念上來說,增值稅可以很好的改善了現有企業的稅負負擔,促進企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經營活力,而且與此同時,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也可以使得稅務機關能夠更加關注到企業的真實盈利情況,得到的信息更加精確,從而可以更加進一步的提高整個稅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還可以很好地促進了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的稅務公平性,這對于促進我國市場的公平競爭具有很好的意義。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數據來看,自從實施該項方案以來,效果非常明顯,更好的促進了建筑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以前征收營業稅的時候,由于企業征收的營業稅僅僅與企業一年當中的營業收入直接相聯系,所以通常不會過分重視購進物資設備的發票管理,在一些建筑服務企業類型當中,除了銷售比較大件的原材料和設備可以取得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之外,對于一些小商戶,比如泥石供應商、沙土供應商等,這些供應商都屬于個體工商戶,這些發票的供應商并沒有資格開具相應的增值稅發票,所以也就無法進行有關的稅收抵扣。除此之外,由于建筑行業的工作周期比較長,承包方往往需要墊付各種建筑工程款項,所以在資金回收各個方面都比較難以同步進行,但是進項稅額又必須要在180 天以內進行相應的認證,否則將作為無效處理,這兩者之間就會出現很大的矛盾問題,造成增值稅的發票管理存在極大困難。
稅款的預交和工程款的拖延都加劇了整個企業資金鏈的緊張現象,以前建筑企業的營業稅一般都是由建設單位在驗工計價的時候進行預扣預繳,直接從結算價款當中抵扣,實行代扣代繳營業稅的方式,稅改后不再實行代扣代繳的方式,在工程完工之后進行各項稅金的清算。在現實當中,普遍存在著很多工程款拖欠的問題,指的就是工程款跟不上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甲方驗工計價之后不一定會立刻支付各種資金款項,經常會由于各種原因拖欠一段時間,但企業的納稅義務在完工的時候已經產生,所以企業就必須要自己墊付一些稅金,這對于原本就花費了巨大的建筑企業來說,整個直接鏈將會更加的緊張,與此同時,由于沒有及時收到各種工程建設資金,所以建筑企業很可能延遲支付給材料供應商各種款項,也會進一步導致不能夠及時取得各種增值稅的發票抵扣。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如果要想從營改增當中完全適應過來,那么就必須要不斷加強各種各樣的發票管理。在營改增的背景下,建筑企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發票的作用,對各種發票進行詳細的分類和保管。在該次稅務改革當中,進項稅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發票來進行抵扣,這屬于企業降低稅負的一個關鍵環節,所以為了可以能夠有效降低稅負問題,就必須要不斷對于發票加強管理,嚴格根據發票時間進行相應抵扣。建筑商在選擇供貨商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供貨商的信譽和辦事效率,同時還要根據其能否提供專業的抵扣發票來進行詳細選擇。
在該項政策落實之后,建筑企業還必須要為其構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值稅管理體系,從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出發,不斷加強增值稅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認識。增值稅管理工作包括到了增值稅的發票領用、開具和抵扣等各種管理工作,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加強增值稅的會計核算。建筑企業必須要全面參照自己的營業規模以及管理方式設計各種稅務以及財政部門,在選擇稅務工作人員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專業技術能力水平比較高的工作人員,嚴格依據企業自身的稅務行為,增強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
總結的來說,營改增政策的有效落實,對于建筑企業造成了很大影響,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如果要想更好的長遠進步,那么就必須要積極克服產生的各種問題和不利影響,積極的與我國會計制度相適應,緊密聯系實際內容,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合理運用好各種法律法規,同時還要采取合理的籌劃措施來促進企業實現出最大的經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