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江 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我國古話就有一句是這么說得:“要想富,先修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由于農村的很多道理不好走,農村地區一直得不到發展,很多農民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要解決農村的道路問題,這樣農村的青壯年才會留在家鄉,發展家鄉。
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有小轎車、貨車、客車等,這對道路的承重能力要求比較高,在道路施工過程中,有的軟土路基自身的承重能力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修路,會因為不同車輛的長期運行,會導致地面受力不均勻,軟路基會因此變形,進而會使得路面出現塌陷或者是裂痕。
眾所周知,軟土路基吸水性比較強,所以軟土路基的含數量比較高,在修建道路的過程中,每層都會被碾壓很多次,這樣就能保證路基的堅固性與穩定性。但是因為軟土路基的水分含量較高,在修建過程中,如果對軟土路基同樣進行多次碾壓就會使得大量水分滲透出來,底層的地基就會因為水分的滲出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在此基礎上進行道路建設就很容易出現道路毀滅現象。毀滅以后就要進行二次修復,這樣浪費了資源又浪費時間,增加了道路建設的成本。
因為軟土地基的空隙比較大,在重力的碾壓之下,軟土就有很高的可塑性,但這樣就會導致道路的不穩定。例如,在道路修成以后,將會有大量的車輛駛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軟土路基在重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道路的路面就很容易破損。導致路面不平整。
同樣還是因為軟土路基的含水量比較高,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在施工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出現沉降現象。沉降就會使得道路無法正常使用,進而引發各種交通事故。沉降問題包含剩余沉降和路基沉降兩種情況。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控制軟土的沉降,使其在標準范圍之內。從而保證結構的平整。除此之外,還要使軟土的預留標準同樣也在標準范圍之內,要減少路橋處的跳車現象。
滑坡問題是施工中非常常見的問題,造成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軟土本身的強度過于低,又因為其固結的速度非常慢。路基滑坡的問題一旦出現就會導致軟土路基的基礎失去穩定性。所以,要將填土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確保地基的穩定性,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與施工進度。
置換法技術就是將軟土或者添加材料用優質土來取代,形成復合地基,以確保填土的穩定性,控制沉降量。粉噴注是使用特制的設備將利用將空氣壓縮,使粉末固化劑噴到地基深部,從而形成水泥樁體,在最理想的狀態下能夠提高軟土地基1.5 倍的強度。振沖置換碎石樁則是利用振沖器等設備在軟土地基的內部打孔,然后在其中填充上碎石、水泥能混合的堅固材料,從而就會形成復合地基,地基的承重力就會顯著提高。CFG 樁則是利用打樁機將樁管打入軟土地基中,并同樣在其中添加碎石、水泥等混合材料。也是可以形成復合地基,提高地面的承重力。石灰樁是依靠打樁和生石灰來擠壓地面土壤,使得土地緊密,對土地吸水,使其土體堅固,從而形成復合地基,提高承重力。二灰樁是在石灰樁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工處理,加入了石灰和粉碳灰,這樣會削弱石灰樁吸水膨脹的效果。鋼渣樁是利用振動成孔的方法,在孔中加入鋼渣,形成復合路基,增強其承重力。強夯置換則是挖去其原有的軟土層,置換為性能更好的材料,使其更加的堅實,進而提高承重能力。
不同于置換處理技術,表層處理就是通過添加材料、排水等方法來提高地面表面的強度,該方法多適用于地表較軟弱的情況。對軟弱的地面進行處理,能夠避免地基產生剪切變形,為施工機械提供作業的條件。表層處理包括表層排水和表層墊砂兩種辦法。表層排水法適用于含水量比較大且土質比較好的地基,排水就是通過開溝挖槽來降低地表的水含量,并且在其中填充透水性比較好的碎石等材料。在挖溝時應該結合當地的地形,并且盡量緊密,要注意填土沉降的頗度變化。通常情況下,溝槽的寬度應該在0.5米,深度的范圍在0.5 到1 米之間。在縱向上向著盲溝沿著中央或者是道路的縱向開始挖掘,橫向橫溝的范圍應為十到十五米。墊砂法適用的情況是含水量很大而土層很薄的軟土地基,敷墊砂土可以有效降低軟土地基的含水量,固結軟土層。這種方法施工時,需要先設置樣板,推土機與自卸汽車協同作業,使得攤鋪作業能夠保持一致。當以粉末等透水性比較差的材料作為填料時,應該妥善處理墊砂的端部,避免其被土覆蓋導致排水出現問題。表層處理法還包含一種方法是敷墊材料法,這個方法適用于土層不均勻的軟土地基,通過加入添加劑,就可以提高地基的強度,壓縮其性能,從而提高土地的穩固性,確保在施工作業的過程中,機械可以正常行駛,作業安全。第一層填土盡量使用手搖傳送帶撒鋪的方式。
處理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的技術有很多,具體選擇哪一種辦法更為合適,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實地考察,針對當地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雖然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多效果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夠理想。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對軟土地基技術進行改革與創新,優化道路施工的質量,提高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