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南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魚新一路西首魚臺縣水務局
在農業生產中,水資源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使用高效科學的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有效利用水資源,不僅貫徹節水環保理念,還能充分灌溉農田。我國涵蓋的地形地貌較多,農業生產的地區性比較明顯,在不同區域,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存在差異,需要的水分也有多有少。在選擇灌溉技術的時候,必須針對農作物的特點,對其需水量進行分析,對農作物進行澆灌,保證農作物具有充足的水分,滿足正常的生長需求。
第一、地理位置。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水資源的分配不均勻,降水量充足的地區,淡水資源相對豐富,如果降水量少,淡水資源比較貧乏。在區域空間分布上,農田面積水資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影響了農田灌溉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
第二、環境。在應用灌溉設施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環境狀況不同,光照、水分、氣流、風流等都會影響灌溉設施的設計。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和習性也各不相同,對灌溉方式的選擇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第三、人為干擾。節水灌溉技術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利用相關的機械設備,直接吸取水源處的水分,由于長時間使用,加上物化作用的影響,水管會被堵塞,受人為破壞的程度較大。一些人員不能正確使用機械設備,在操作失誤的情況下,影響了灌溉過程的正常進行。
在節水灌溉中,新型噴灌技術應用的較多,不僅要滿足農作物的滋養要求,還能有效使用水資源。使用這項技術,水泵和動力設備必不可少,將壓力作用到水體上,在規定高度上放置噴灌設備,以絲狀或者線狀的水體形式到達裝置相應位置,最終落到地面上,噴灌的整個過程順利完成。在水體流向地面的時候,以較細的水流形式,水分在農田中能夠充分流動,實現均勻全面的灌溉,滿足農作物的水分需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新型農田噴灌技術比較靈活,可以按照固定噴灌、半固定噴灌依舊移動噴灌等方式自主選擇,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出每項噴灌方式的優勢,達到良好的噴灌效果,實現最佳的噴灌作用。
滴灌節水技術指的是,借助直徑約16mm 的塑料管道,毛管上的滴頭將水輸送到農田區,實現對農作物的澆灌。滴灌技術的節水效果很好,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資源,與施肥相互結合,能夠提高廢料的效力。滴灌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局限性也較強,比如,在滴頭處很容易發生堵塞現象,并且在物化作用下,會出現結垢問題,影響了滴灌的正常進行。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對水源進行檢查,或者應采取科學的過濾處理,保證滴灌的效率,使整個灌溉過程能夠順利進行。管道的固定程度不一,也可以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灌溉,與規定標準相符合。由于水分的來源存在差異,因此,可以使用儲水滴灌和低下滴灌方式兩種,前者是在水窖中儲存雨水,形成一個臨時的小型移動水源,繼而灌溉周邊農作物。地下滴灌需要在地下作物的根系周邊范圍內埋入地滴灌管,在微孔中滲入灌溉水,為農作物的吸收提供充足水分,滿足預期的灌溉需求。
在農田灌溉中,渠道輸水是必不可少的,應加強這項技術的利用,即所謂的防滲式灌溉技術。渠道輸水過程中,由于裝置或者程序的影響,水資源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浪費現象,因此,必須先確定斷面結構方式,做好相應的防滲施工,常用的是混凝土護面、漿砌石襯砌以及塑料薄膜的等方式,保證水資源的有效輸送,避免出現浪費現象,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化利用。其中,在選擇砌筑石料的時候,必須對其硬度和強度進行控制,阻擋75%左右的下滲量,在有效控制的基礎上,達到理想的防滲效果。混凝土渠道應選擇U 形渠,增加渠道的傳輸水量,縮水斷面在削減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提高灌溉效率。另外,防滲式灌溉技術能夠實現快速輸水,能夠節省土地,保證農業生產的高效性。
雨水蓄積利用技術的應用,也能夠滿足農田水利生產,由于這項技術的局限性較大,因此,在干旱性較強的地區,使用這項技術的較多。雨水蓄積利用技術能夠保持灌溉區域內的水土,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性與環保性較強。但是,這項技術的造價成本較高,應用過程復雜,需要設置儲水設施、節水渠道和輸水管道,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和環境難度。因此,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農民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雨水蓄積利用技術,對周邊農田進行灌溉。
第一、完善節水灌溉技術管理措施。在使用節水灌溉技術的時候,必須與當地實際情況相互結合,不斷完善技術管理水平,加強技術的應用程度,不斷改進與完善,達到良好的灌溉效果。同時,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灌溉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做好設備的維護工作,保證設備的合理使用。
第二、提高灌溉的科學化水平。合理設計節水灌溉方式,詳細了解農作物的類型、數量、生長特點等,設計完善的灌溉模式,均勻高效的進行灌溉。根據農作物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結合農作物的生長期,以機械澆灌逐步取代人工澆灌,提高灌溉的效率。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天氣和季節,靈活調整灌溉方式,對灌溉量進行控制,保證灌溉量能夠滿足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所需。
第三、合理配置水源。我國不同地區水資源量不同,一些地區比較干旱,灌溉工作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在使用灌溉技術的時候,可以先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水源,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合理調配水源,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第四、加快技術轉化。對于當前的灌溉技術,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改進,融多項內容為一體,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考慮,不斷完善操作技術,才能實現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增強技術的實用性,真正為農業謀福利。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為了節省水資源,推動農業健康發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成為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工程。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節水灌溉技術的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但是整體來講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相應的改造優化,通過新型噴灌技術、滴灌節水技術、防滲式節水技術以及雨水蓄積利用技術,來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整體的優化改進,為農業經濟全面發展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