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敏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趙店子鎮政府
長期以來,大部分人均認為績效考核僅適用于企業單位,但對于鄉鎮政府而言,同樣有必要開展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只有積極貫徹績效考核工作,才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成效,使得政府部門工作更加親民和為民。為此,鄉鎮政府一定要強調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重要性,科學合理地構建考核標準,借助人性化引導凸顯績效考核的價值。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問題與策略十分有必要。
在按勞分配制度的全面落實背景下,鄉鎮政府機關開展績效考核工作,能夠使內部工作人員由官本位向人本位體系規劃,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進而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服務[1]。與此同時,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也使得傳統的官本位思想有所改善,重塑政府機關行事作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鄉鎮政府行政改革的速度,同樣增強了鄉鎮政府公信力度。所以說,鄉鎮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考核工作重要作用,并在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更為科學化的績效考核路徑。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是鄉鎮政府工作的新生事物,自形成至發展整個過程中,各管理環節逐漸形成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的績效管理機制,對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有效完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可在技術層面復制與革新,且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受固有特性影響,仍需實現自身深層次發展。所以,鄉鎮政府應當在宏觀與微觀角度加以研究,有效融合實踐情況與改革策略,以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可有效強化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使政府的服務水平得以提高。
一方面,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能夠使鄉鎮政府考核內容與標準更加細致。一般來講,鄉鎮政府會在年初計劃中預算考核成本,同時制定規劃與計劃。為此,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效細化目標內容以及方法,借助相應形式轉化成反映問題的直觀化標準,確保政府內部人員在工作目標與內容方面達成意見的一致[2]。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鄉鎮政府會更科學地量化工作人員的任務指標,并實施規范管理。通過這種方法的運用,即可使考核人員在實際考核期間確定最佳考核標準,進而完成任務。
另一方面,人力資源考核使政府的決策更具科學性,在整理分析績效考核數據的基礎上,使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且政府內部各部門人員工作積極性也被有效調動。與此同時,鄉鎮政府開展人力資源考核也能夠對工作短板予以系統認知,并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實現人力資本節約的目的,也規避了不必要浪費問題的發生。
第一,可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在新問題解決方面。而績效考核屬于全新考核機制,在實際運行期間,能夠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加以反饋,對問題成因加以分析,進而制定相應的激勵與改進措施,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鄉鎮政府內部組織結構。
第二,績效考核在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著輔助作用,可更好地幫助鄉鎮政府改進重點崗位以及管理的薄弱環節。與此同時,績效考核管理體系的合理性,也能夠更深入地研究管理工作,依托管理工作促進鄉鎮政府的建設。
第三,可促進評估流程的改進。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能夠深入分析并且系統整理考核過程的數據信息,進而了解評估問題與成因,以此為參考依據,科學合理地制定解決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考核過程的完善性與有效性會對考核結果真實性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分析考核過程的同時能夠更有效地提升考核效果[3]。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在考核公職人員時應將重點集中在德、能、勤、績與廉五方面,特別是實績,是考察工作的主要內容。只有滿足以上要求,才能夠達到國家公務人員的基本要求,進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所需服務。然而,此考核標準的固化性明顯,尚不具備可行性較強的驗收標準。加之鄉鎮政府的評價標準不明確,使其在開展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過程中將領導個人經驗與直覺作為評判的首要要素,直接影響了考核工作的公信力度以及透明度,甚至會對部分公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帶來不利影響。
對鄉鎮政府內部公職人員開展績效考核并非一定可以晉升職務或者是級別,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其工作積極性被調動。因此,在調動公職人員積極性方面,一般會采取獎勵抑或是晉升的措施,即便此種認知與為人民服務出發點相背離,但在辛苦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也是人的基本出發點。部分鄉鎮政府公職人員在努力工作后獲得了良好的工作績效,但績效在其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幫助十分有限,長此以往,使其消極態度明顯,直接影響了鄉鎮政府行政工作的效率,因而需給予高度重視并予以解決。
因缺少可參考的考核機制,導致鄉鎮政府公職人員績效考核時存在明顯差異。部分鄉鎮政府對公職人員進行年度考核的時候,由上級領導組建考核評估體系,且不具備詳細的考核流程,導致考核的評估者過于單一[4]。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不公平的問題,甚至容易出現腐敗現象。
為更好地提高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工作的質量與效果,必須結合存在的問題,采取具有可行性的解決策略。
我國公共人力資源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法律法規要求,特別是公務員的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規則以及規章制度,可對考核指標進行必要細化,為績效考核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參考依據。但制度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始終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為此,各級政府機關部門應綜合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與自身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并且對考核的標準以及主旨加以細化處理。尤其是鄉鎮政府,其始終處于行政權力的末端,與人民群眾存在緊密關聯,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主動采取措施,并制定相應的規定要求,實現考核法律法規的具體化目標,確保政府行政效率的不斷提高。
在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屬于服務行政機構。對政府內部人員工作質量進行評價,可賦予人民群眾一定的權利,且人民評價更加直接與客觀[5]。在這種情況下,鄉鎮政府內部工作人員績效的評定應選擇人民群眾,可有效提高評定結果的公平性與代表性,使鄉鎮政府的公信力更強。這種評定的方式也充分展現出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主旨。為此,鄉鎮政府開展人力資源考核期間,要盡量使人民群眾參與其中,使其成為考核工作的評委,合理運用諸多形式科學考核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
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對內部公職人員加以激勵,確保其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進而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服務。通過構建績效管理系統,不僅能夠更好地塑造政府的公眾形象,同樣也能夠創建更高質量的政府部門,加快政府改革的進程,盡可能與國家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在構建績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公職人員提升個人思想覺悟,使其自我修養得以改善,同樣也是對其勞動能力的認可,使其在后期的工作中能夠投入更多熱情。為此,一定要保證績效管理系統的合理化構建,并且將考核的結果作為公職人員晉升職位以及薪酬確定的參考指標。公職人員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優點,對職業生涯加以規劃,明確自身崗位的社會定位,充分感受個人存在感,不斷激發工作熱情,全力推進政府機關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在鄉鎮政府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受社會環境與體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被嚴重忽視,進而引發了諸多問題。為此,后期開展人力資源績效考核工作期間,要求鄉鎮政府對公職人員服務意識培養的基礎上,采取公開考核的形式,使公職人員接受群眾監督,增強考核的客觀性與公平性。與此同時,在細化考核標準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績效管理系統,可更有效地提高鄉鎮政府的公共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