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帥 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電腦、智能手機以及現代化網絡設備隨處可見,如今,可以說大學生每人都擁有這些電子產品且大學生群體在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是最大的一部分。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培訓的學生總數接近3879萬人,位居世界第一。[1]如今大學生是上網的主流群體和網絡文化的主要參與者,然而大學生所具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不穩定時期,不能更好地辨認網絡中形形色色的現象。難免會遇到網絡給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積極發展,中共十六和十七大報告中也特別指出?!盎ヂ摼W站點應該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痹诜彪s的網絡世界中只有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自律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學習計劃,并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才有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我們對此要進行全面的討論和研究,并讓學生了解網絡的性質和特點。最后,提出有關如何避免網絡負面影響的方案措施。
網絡世界的信息對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有著積極的影響,且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旖莸纳暇W方式得到學生的青睞,他們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旅行,并充分享受現代信息技術的許多好處。首先是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只要你操縱手指,就很容易得到你想要的信息,這對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了解他人和了解社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網絡音樂在大學生的精神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學習繁忙、煩心的時候聽一些音樂會使人心情得以放松,緩解壓力、解放身心,其給學生身心帶來的是別有風味的精神感受。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生命之源,也是陶冶氣質的熔爐。如今,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享受各種音樂,能過讓人忘卻煩惱,擺脫疲勞,緩解壓力。除了聽的感受,還有游戲行業的發展讓大學生獲得了不同的感官體驗。大學生在長時間沒有娛樂時,閑暇時間可以玩網絡游戲或者一些單機游戲,這些能讓學生身心得以放松,再比如一些健康的養成類游戲可以使學生獲得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讓大學生內心有種親切感。互聯網的這些“產品”豐富了大學生的心理和文化生活,有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
1.學習資源的豐富性
互聯網讓世界成為一個共享型的“大家庭”,對大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求知領域。[2]隋國偉認為通過加強學習充實頭腦,培養興趣愉悅身心,健康交往,增進感情,嚴格自律上網習慣能夠提高自身修養。如果你想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內容,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只需動一動手指,就可以自由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無論你是學生還是老師或者是職員都可以在網上學習、查詢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這為大眾提高自身學識水平提供了機會。隨著網上教學事業的創辦發展和服務水平的逐漸提高,快捷的學習網站和手機上的學習軟件相應而生,還有全世界大量的圖書信息資源的引入,這些都將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學習渠道的多樣化和快捷化
眾所周知,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學主體和教學資源主要圍繞老師和課本在教室中進行,學習知識和信息傳遞的方式也比較單一。但隨著網絡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持續完善,網上課堂、網絡一對一教學等新的教學形式開始出現,網絡課堂這一新的教學形式逐漸被更多的人認可和接受。如今,學生有時不需要去特定的地點接受教育信息,學習知識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約束,而且學習的自由度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網絡讓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愈來愈廣,從而為他們學習知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機會;當然,不再是面對面的授課方式,學生的課堂壓力也小了不少,在網絡上接受教學可以和授課老師暢所欲言,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學生學習”變成“學生主動去學習”,這樣一來,新形式的網上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盡管網絡資源豐富,但“善惡”不能混為一談,上述了互聯網是大學生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源泉,但其負面影響會使他們失去理性思考和方向。流經網絡的各種冗雜信息變成了“噪音”,嚴重影響大學生,大多數大學生在18至22歲之間,網絡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的便捷途徑,并增強了他們對知識,學術技能和水平的強烈渴望。久而久之,互聯網沖浪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不能良好的控制上網時間,且沒有養成網絡自律的習慣。那么負面信息慢慢會滲透到大學生的腦海中,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妨舉一些例子:
1.網絡不良信息泛濫。在信息冗雜的網絡時代,形形色色的信息讓人應接不暇。在利益驅動下,不良信息出現在了網絡上,它們趨于多變、隱蔽的狀態,這對經常上網的大學生來說,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威脅很大。[3]目前,網絡上不良信息傳播最為廣泛;據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各類舉報信息中低俗不良信息占80.5%。這些信息常出現在網絡游戲、視聽節目網站中。當前網絡信息的主要出現在隱蔽的網址,以小說、視頻、圖片等形式傳播不良信息;這一旦被大學生接觸到并受其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就會影響,人格也會慢慢遭到影響。為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呼吁網絡相關部門對不良信息的網站以及傳播者采取嚴厲打擊、零容忍態度,整治網絡環境。給大學生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凈土”。
2.“含義多變”的網絡。我個人對于“網絡”的理解有兩個含義,一是:“語言”它以網絡為載體,自發地、集體地對某事物進行語言的攻擊和騷擾的行為。我們不能小覷語言的影響,一句話可能會成就一個人,也可能會毀掉一個人。這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網絡的匿名功能,發表言論者常常為了“表現自我”且心里存在極大僥幸心理,以至于網絡語言事假頻發。另一原因則是,網絡上由于缺少對制度和道德的約束,他們認為在網絡的虛擬、匿名的環境下是可以躲避法律的制裁。
二是:“游戲”畫面,目前,大多數大學生在課下會玩些網絡游戲來放松心情,但是這些游戲中的不良影響,給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因素。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市場營銷的網絡游戲中,越有95%主要集中刺激、激烈的打斗畫面上。如果學生接觸這類游戲時間越來越久,[4]很可能會對這類游戲產生依賴感,游戲畫面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某些人或事實施過激行為。這些會讓學生的認知慢慢發生變化,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對學生的心里成長極其不利。
3.網絡詐騙信息?;ヂ摼W在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時,也提供了新的載體。一些非法組織通過網絡取得非法的詐騙經濟收入,網絡已然成為詐騙者使用的新型工具。為防止大學生在網絡上受到詐騙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網絡詐騙的特點并加以防范、提高警惕!網絡詐騙呈空間虛擬化、行為隱蔽化網絡詐騙并不像傳統詐騙有具體的現場,嫌疑人與受害人無須見面,一般只通過網 上聊天、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聯系,就能在虛擬空間中完成。為此,我們提醒大學生在上網時要提高警惕,提高防范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網絡信息!
針對當前大學生上網的特點和心理狀況,我們應進行合理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來限制大學生的某些行為。所有大學應首當其沖,首先,各高校建立一個有權威性的網絡信息管理機構。每個學院(部門)應建立相應部門,并在學生之間建立相應的協會或組織。其次是實施發布大學生網絡行為相關規定,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并及時清理網絡信息暴力,賭博,色情等不健康內容,及時針對出現思想問題的大學生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并告誡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加強網絡法制建設,使大學生增強網絡法制意識,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成為一個紀律文明的網民,做到“不造謠、傳謠,不侵權,不接觸黃賭毒、不做黑客”。[5]三是建立健全在線舉報接受機制,動員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消除不良信息。為學生創建一個綠色,有正能量,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
對于大學生,他們更應該做到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網絡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隨著許多網絡垃圾文化和不良信息的出現,大學生無法對互聯網正確的文化保持理性的態度。所以我們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把握好網絡文化主題。
為了確保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上的政治地位,我們應該讓大學生了解關于網絡文化建設的相應的理論和政策,以此達到對學生政治理論與政策熏陶的目的,在網上傳播共產黨的原則和政策,并向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邁進。各高校可以精心策劃和開展充滿知識有樂趣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可以讓大學生走出網絡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
對于個人而言,實現網絡行為的自律非常重要。積極配合學校對網絡行為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同時能夠形成學生網絡道德自律和網絡行為自律的機制。只有做到并做好個人網絡行為的約束并培養健康網絡行為的自主性,才能正確地實現網絡行為規范。所以大學生必須將自律意識整合到網絡行為中,及時判斷網絡中的某些負面信息,避免被其產生影響,當受到網絡負面信息影響時要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提示,加強網絡防范心理,防止發生網絡犯罪。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身心和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研究大學生網絡自律話題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在不同的背景下,大學生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心理需求,互聯網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促進了大學生網絡行為的不斷變化。因此,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性質和問題要因情況而異。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把大學生網絡自律的研究作為一個永恒的話題,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深入研究,形成一個研究網絡環境下如何增強大學生網絡自律為特征的理論體系,讓其體系不斷提高和發展并投入實踐研究中,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良好和積極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