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偉 大興安嶺地區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別樣的歷史底蘊,依托界江、冰雪、森林、極光等資源優勢,新近發展了找北游、冰雪游、避暑游、界江游、古跡游等特色旅游產業,并呈現蓬勃發展勢頭。2019年,大興安嶺地區接待游客已突破868.74萬人次,同比增長14%。伴隨著旅游業發展,當地旅游客運行業也隨之發展,但從服務保障情況上看,旅游客運行業仍低層次發展水平,與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如何抓住機遇,破解行業發展難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適、高效的旅游運輸服務是本文重點研究的課題。
目前,大興安嶺地區現有旅游包車客運企業7家,其中省際資質企業3家、市際資質企業1家、縣內資質企業3家。現有旅游客車133臺,旅游客運行業發展規模迅速擴大,運輸服務輻射范圍不斷拓展,運力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道路旅游客運市場。
大興安嶺地區旅游客運行業存在區域發展和結構發展不平衡現象,當前所有旅游客運企業注冊地均在漠河市,且均為不定線旅游包車客運經營企業,其他縣區旅游客運發展和定線旅游包車客運經營發展嚴重滯后,制約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大興安嶺地區沒有旅游客運場站仍處于空白狀態,造成行業承載能力不強,影響管理和運營水平提升,阻礙旅游客運行業有序發展。
旅游客運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全區現有旅游客運企業7家,經營主體多、企業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差,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主體集約化程度與旅游業發展的要求極不適應。
隨著旅游客運行業發展,車輛數量快速增長,客車類型等級不斷優化,舒適性不斷提升,但是總體來看,運輸裝備水平還不盡合理,中高級客車所占比例不高,難以滿足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
因大興安嶺地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夏季屬于旺季,季節性旅游特征突出,造成旅游客運資源配置不合理,客流時間分布不均衡,旺淡季客流量落差大,冬季運力存在閑置和過剩現象,影響客運企業經濟效益,制約旅游客運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在旅游客運市場上,部分出租車和私家車存在非法經營、非法旅游包車等違規行為,嚴重損害旅游客運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運輸市場經營秩序,對旅游客運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沖擊。
一是加快推進企業整合提升。鼓勵旅游客運企業通過合并、重組等形式,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實現集約化、網絡化和品牌化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運輸服務能力,逐步形成以骨干企業為主導,其他中小企業為補充的結構協調、分工合理、競爭有序的市場格局。
二是積極優化市場經營結構。在當前旅游包車基礎上,加快現有企業經營資質提檔升級,重點發展定線旅游客運企業,打造特色旅游客運線路,著力滿足群眾旅游出行需求。同時引導農村客運企業轉型發展,申辦旅游客運經營資質,拓展經營服務范圍,提升旅游客運服務能力。
三是全面提升運力結構水平。在保持運力適量增長的前提下,積極推進高效、低耗、安全、舒適的大型高級客車發展,不斷優化旅游客運運力結構,擴大中高級營運客車的比重,不斷提高旅客運輸車輛技術與裝備水平。
一是鼓勵引導各地,緊密圍繞旅游資源,以客運站、火車站、機場為依托,以北極村、北紅村和洛古河為重點,加快旅游客運場站建設,支撐旅游客運行業健康發展。
二是完善交通干線和重要景區景點的旅游服務驛站、旅游廁所、休憩節點、自駕游和房車營地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確保旅客集疏運順暢。
一是優化旅游客運線路布局。依托大興安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推進旅游客運與旅游產品有效銜接,研究構建旅游交通環線、開通旅游專線和縣內旅游線路,開展個性化的旅游客運定制服務,加大林區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更好地滿足旅客觀光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二是加強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旅游出行“一站式”,積極推進公路、鐵路、民航等運輸方式銜接配合,加快開通客運站、機場、火車站直通景區的旅游直通車、旅游交通專線、旅游觀光巴士,切實解決景區通達“最后一公里”問題,推進各類運輸方式“零距離”換乘,著力構建綜合客運交通服務體系,打造更加便捷暢通的旅游交通環境。
三是優化旅游客運保障服務。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核心,加強旅游客運從業人員培訓教育,主動及時公布公路路網、旅游運輸線路等交通運輸數據信息,為群眾旅游出行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務保障,扮靚城市形象。
加強客運市場監管,以旅游客運為重點,對北極村等重點旅游景區進行重點盯防,開展旅游客運市場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打擊車輛非法營運、非法旅游包車等違規行為,優化旅游客運市場經營環境。同時配合旅游部門,分享合法的車輛、駕駛員、旅行社和導游信息,督促旅行社嚴格按規定租賃合法車輛,大力營造誠信經營、文明有序的旅游客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