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樂民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平板顯示器已經逐漸被淘汰,頭盔顯示器,以其便攜易帶、視野范圍廣、使用簡單等特點,在軍事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在國外,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邁入全息技術領域,研究全息透鏡的制作和優化;此后,有學者邁入全色全息波導眼戴顯示技術領域,改善全息透鏡所存在的色散問題;在21世紀初期,國外就有學者,將全息波導技術,應用在Q-Sight系列的頭盔當中。在國內,對于全息波導技術的研究較晚,但是在21世紀初,就已經完成消除色散影響的研究;并在同年,研究了全息波導技術的理論和實驗,擴展了原圖像的視野范圍,卻并未給全息波導技術配上圖像色彩。
當前全息波導技術中的光柵結構,是全息波導技術的一大難點。光柵是全息波導技術的顯示色彩的結構,需要通過透過率,對射入光場的分布特點,采用傅里葉變換計算方法,計算衍射光場的分布相位,然后求解光柵的衍射率變化,分析其特性。此次設計全息波導技術中的光柵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光柵結構示意圖
圖1中,d表示光柵周期;H表示刻蝕深度;f1表示基底介質折射率;f2表示周圍介質折射率;θ表示衍射角。此時,根據圖1所示的光柵結構示意圖,可以得到光柵透過率函數:
(1)式中,T(x)表示光柵透過率函數;δ表示狄拉克函數;m、k表示光柵透過率函數系數;*表示卷積符號;i; (x)表示每個周期的相位分布;rect表示矩形函數;d′表示光柵寬度。
從(1)式中可以看出,光柵透過率函數,由相位 (x)決定其變化,當光柵透過率函數中,m或者k某個系數出現變化,都會讓光柵透過率函數,發生一定的改變,則衍射效率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由此可以看出,分析光柵的衍射特性時,則必須要確定光柵透過率函數,一個周期d內的相位 (x)分布,才能求解光柵透過率函數的衍射效率:
(2)式中,λ表示入射波長。此時,只需將圖像導入全息波導技術,通過光柵結構顯示成像,即完成頭戴顯示器中的全息波導技術設計。
根據(1)式和(2)式的計算結果,分析出了光在光柵結構的衍射和全反射,存在的相位 (x)分布變化,可以確定理想中的光柵衍射級數,只存在0級和±1級。此時,根據光柵衍射級數,全息波導技術顯示成像,需要利用-1級光線,在波導結構中不斷發生全反射現象,通過這個現象,將光傳輸至光柵結構中,產生光衍射現象,最后在人眼中耦合,此時,即可完成全息波導技術顯示成像。其成像具體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全息波導技術顯示成像過程
圖2中,將入射光線放置在(x,y,z)坐標系中,θ1表示(x,y,z)坐標系與z軸產生的夾角;θ2表示(x,y,z)坐標系與x軸產生的夾角;φ1表示z軸與入射光纖衍射的-1級光線產生的夾角;φ2表示x軸與入射光纖衍射的-1級光線產生的夾角。
在如圖2所示的全息波導技術顯示成像過程中,需要避免-1級的衍射光線,在x軸和y軸產生的投影分量,存在的衍射光纖,在波導將光線傳播至光柵結構的過程中,不會將光線從底部移除,因此衍射光線需要與θ1角滿足全反射條件。此時,光柵周期就會存在一定范圍,即dmin<d<dmax。當入射光纖的方位角φ2=0°,則衍射光線的方位角φ1=0°,此時的衍射光線,在全系波導中,不會偏向y軸方向。
綜合上述分析,全息波導技術成像時,會根據d、θ1、f2共同決定衍射光線變化,在全息波導中,控制光線在全息波導中顯示成像。則光柵周期所處具體范圍為:
只有當光柵周期處于(3)式所處范圍,才會形成人眼可見的彩色圖像。當光柵周期不在(3)式所處范圍,需要調整光線入射的傾斜角度,促使全息波導形成人眼可見的彩色圖像。至此,完成全息波導技術顯示成像。綜上所述的全過程,即為頭戴顯示器中的全息波導技術分析過程。
綜上所述,此次分析頭戴顯示器中的全息波導技術,從光柵結構入手,在頭戴顯示器中,形成人眼可見的原始圖像。但是此次分析的頭戴顯示器中的全息波導技術,未曾分析全息波導技術中的波導結構,即光的入射過程。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深入分析光在波導結構中的入射過程,進一步調整全息波導技術成像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