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霞 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的高速發展,各個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逐漸變得高端和苛刻,建筑企業在開展施工項目時,經常被要求縮短工期,墊付工程款,保障項目的質量,嚴重影響項目的順利實施。業財融合的應用使得財務管理在建筑企業中對企業的項目開展,運作方面發揮了很好的支撐作用,但還存在項目管理水平低下,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業財融合在施工項目管理中的運用值得深入探析。
業財融合使得財務與項目緊密結合,財務人員可以在項目中運用本量利分析,作業成本法,動因追溯法等手段幫助建筑企業識別在項目運營過程中的使用效率不高或者無效的成本,[1]根據動因法追溯到相應的對象,分析可以使用的閑置使用能力并將其充分利用,節約項目的成本開支以及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建筑企業項目所需啟動資金,周轉資金使用量巨大,一般都需要建筑企業對施工項目進行墊資,融資等財務手段保證資金的運轉,對于資金使用情況,針對資金墊付回籠的時間長短,預測項目所需資金量或者可以提前收回的資金流,緩解項目的資金壓力,實現項目的健康發展。
業財融合后的財務管理已經不局限于普通的記賬核算工作,而是將企業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運用。[2]建筑企業的財務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動態化管理,對比預算,實時監控項目進度,成本及其他方面的運行情況,如果在項目執行中出現超投資限額,進度滯后嚴重等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和調整,控制項目的后期運行情況,減少分析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促進項目的高效運行。此外,數據通過平臺的分析可以實現企業內部項目與項目之間的資源調配,如人員和機械可以進行統籌管理,資金的銜接更加及時,減少不必要的項目支出,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價值。
許多工程項目停滯不前,管理混亂是因為項目管理,施工管理和財務管理互相獨立,脫節,沒有在程序上和內容上很好的銜接,即做項目管理的不懂施工和財務,財務的也不懂項目和施工,三者沒有實現有機結合。財務人員在進駐到項目中時,一般是在施工開始時,對前期的流程,合同,設計沒有參與過多的工作,造成后期管理混亂,對數據的獲取,驗收,審計都帶來較大的難度。由于財務管理沒有與項目的施工過程相融合,不能對項目開展中的成本管理,生產周期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導致項目運轉效率不高。除此之外,因為缺乏信息化平臺等溝通手段,各方之間經常存在信息不流通,傳遞不及時,不對等的現象,導致時效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各方之間更加獨立,對于項目的開展,及時處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對于施工項目而言,質量,成本和進度三者缺一不可。而一些建筑企業往往忽視成本的管控,只關注安全質量和進度問題,在項目完成后才結算成本,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成本的管控缺失帶來項目管理水平的低下。而且成本是和進度,質量方面進行聯動,如果存在超工期,合同范圍的情況,也會引起成本的增加。此外,項目進行中,經常會出現拖欠工程款,需要項目墊資的情況,有時要項目完結時才能進行工程付款,給工程進度以及資金的供給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及時精準的進行成本管理,將給企業和項目造成資金不充裕,流動性不足的威脅。
建筑企業中因涉及的行業較廣,業務較多,所以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必須根據項目進行提升,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在除了財稅知識以外,還要學習與建筑項目相關的知識,如工程造價,施工的方式,建造的模式,資金的運作流程等等。不同的建筑模式可能帶來的資金運作或者后期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同,比如EPC模式和普通的建筑管理模式,總價包干合同和單價合同,每一種建筑模式都需要財務人員進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據項目的情況,合同的形式,以及現有企業的狀況去制定相應的預算,資金流管理,績效評價,但因相關的知識層面較為復雜,所以財務人員要同時掌握兩個行業,才能將財務與業務很好的進行融合,實現業財一體化。
企業中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要向項目管理和施工管理的層面進行了解和滲透,將工作進行前置,參與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及招標等過程,全面了解項目的前期工作,將風險點前移,為后期的取數,編表,驗收和審計做好基礎。其次,根據各項財務或非財務的經濟指標,與業務執行部門一起制定關于預算目標計劃,將目標分解為季度,月度進行績效考核,與現場實際進展情況,資金周轉使用情況進行比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財務人員要不在辦公室進行財務管理工作,而是要參與現場的勘察,變更,簽證,結算等過程,不能只關注與數據和賬本,深入業務源頭,發揮監督控制作用,做到賬實相符。[3]
基建會計人員的職責已經不能止步于普通的記賬,付款,核算等工作,更加需要會計人員參與到管理中去,承擔項目管理和施工管理相關的工作和職責,比如對項目資金的管控,資金支出是否合理要做出相應的判斷,把握好資金管理的主動性和主導權,對于工程驗收不合格的項目,拒絕付款。此外,面對的承包方從根本上是合作關系,推動項目和諧共進,所以在策略上具有靈活性和伸縮性,掌控資金管理的節奏,既要督促項目的進度,也要保證項目的質量。在成本管理方面,對項目的成本進行實時管控,是否超過投資限額,設置相應的預警機制,把握成本的預警線。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物聯網技術,智能化技術在工程項目上進行應用和普及,解決了以往業主方,施工方,監理方等多方信息不對等,不及時傳遞,不流通等情況。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建立統一化的信息管理平臺,在資金,進度等各個方面接入各個項目,更好的對項目進行監控。在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財務人員可以對項目的情況進行實時了解,進展過程,對已簽訂的合同,發生的變更,以及后續可能產生的費用支出,項目是否超過預警,項目的利潤率等都有很直觀的了解和可以清楚的預測,對提高財務效率以及工程實施的高效性。
業財融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之一,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也取得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成效。根據現行企業發展的狀況,對業財融合需要進行持續性的推行和運用,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等手段將業務和財務進行一體化,促進財務管理和施工項目緊密集合,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周轉,成本高昂等問題。在這個推行過程中,需要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進行改進和磨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會計體系,為建筑企業的持續高效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