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完全成本也被稱為“銷售成本”或者“全部成本”,指代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之和,通常包含生產成本(如直接材料、人工、電力、折舊、專項基金、其他支出等)和企業所開支的各項期間費用(如財務費用、管理費、銷售費等)。通過完全成本,有關人員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消耗指標了如指掌,在精確核算的前提下,有助于正確制定并調整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完全成本管控以傳統的生產成本管理模式作為框架,基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立全新的成本管理會計監督制度,在企業內部形成全流程控制、對全員關系進行系統性梳理后形成的全過程成本支出管理體系。煤炭企業歸屬重工業,產品原材料、附加材料、包裝材料、人工費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按照完全成本核算管控體系對有關概念的界定,成本管理包含應用產品成本、期間費用、稅費成本。綜合來看,負責完全成本核算的相關人員必須對上述分類進行詳細了解,在核算過程中,系統性地掌控所有流程的成本支出,使成本管理職責逐漸統一,促進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最終提升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
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理論,煤炭企業的各項成本可以進行如下劃分。
煤炭企業的主要工作內容為開采煤礦。按照我國有關部門的規定,煤礦開采之前,企業法人必須取得開采資質,并繳納相應的稅費后,方可進行后續作業。現代環保理念實質上可以歸納為“資源認定理念”,核心思路在于全面提升所有資源的利用效率。煤炭資源是化石能源的一種,具有不可再生性,故煤炭企業為了最大化“賺取”煤炭運用價值而投入的所有前期成本,均屬于資源成本(包含依法繳納的行政性收費以及礦產行業的資源價款等)。
同其他行業一樣,煤炭開采可以被視為一項長期的“大型工程”,故必須做好前期一切準備。首先,目標煤礦的資源儲備量、煤炭質量等必須得到明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煤炭企業必須派遣專業人員,借助多種勘探手段,盡可能詳細、精準地查清相關信息。其次,在系統性地考慮開礦區域周邊環境后,科學制定完善的方案。此期間產生的地質勘探成本、礦區綜合設計成本、礦區生活功能建設成本,均被劃歸為準備階段成本。
煤炭企業的本質是“企業”,核心目的在于“盈利”,故完成初期準備之后,自切實投入生產開始,全過程內的安全支出、正常運轉支出、環境維護支出等,均屬于系統性成本。此外,基于煤炭企業的規模,還有可能涉及轉產發展成本。比如某些大型煤炭企業,成功銷售高質量的商品煤之后,還可以對于一些碎煤、劣質煤進行處理與加工,將之制作成新的商品。此過程產生的成本支出,即屬于轉產發展成本[1]。
此處特指的“資金成本”,并非一般性質的“花銷”。在煤礦開采領域,部分稅費及前期支出,涉及的金額龐大,故籌集資金的費用、資金占用費用(可視為貸款利息)等,在較長的生產周期內,將會逐漸積累至不可忽視的數量。
綜合來看,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理念,相關人員必須對上述四個大類的成本支出進行系統性的審核,從而提升資金及資源的利用率,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在理想狀態下,煤炭企業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體系,能夠完成產業升級,進而“輕裝上陣”,邁向新的發展時期。但現實情況是,影響多項成本核算的制約因素多種多樣,導致核算困難重重。首先,扭虧脫困的方式方法較為貧乏,短期內無法改變現狀。比如某煤電集團公司2020年上半年計劃的經營指標達13項,截至6月底,完成了其中的9項,剩余四項為完成指標包含商品煤銷量、商品煤售價調整、利潤總額提升、扭轉虧損。可以看到,涉及的具體項目均會對完全成本核算造成直接影響。其次,庫存壓降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去產能效率低下,庫存積壓不降反升。煤炭企業完成生產后,如果商品煤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市場充分消耗,則產能堆積之下,煤電產業鏈必然大受影響。此種“失控”狀態如果持續較長的時間,爛賬、壞賬逐漸積累之下,會影響行業整體的發展前景。再次,成本壓降難度較大,資源整合操作空間有限。比如上文提到的煤電集團公司,其下屬的地方子公司,2020年契約化經營指標數量盡管存在差異,但幾乎所有的“未完成項目”均包含“利潤總額提升”。最后,煤炭企業的資金矛盾依然突出,企業應對突發性風險的能力持續走低。長此以往,哪怕煤炭企業遇到政策調整或市場需求驟然變化的良機,也會因資金不足,完全核算無法有效進行而失去“翻身”的機會[2]。
針對上述問題,煤炭企業為了提升多項成本完全核算質量,應該采取如下策略:首先,加大力度落實責任,確保扭虧脫困工作順利完成。根據數據顯示,上文所述的煤電集團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達121.74億元,造成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2020年初我國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銷售額度驟減。但與此同時,原煤制造成本比計劃、同期比分別降低了15.07元/噸、15.06元/噸,與計劃比下降因素主要一方面是因政策性影響,環保基金提取標準發生改變,比計劃降低6.23元/噸,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影響,職工社保的減免,影響薪酬比計劃降低4.48元/噸。如果正確看待此種調整,加速“去產能”,扭虧脫困理論上能夠實現。其次,提升管控力度,加大“兩金”清收力度。目前,很多煤炭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壓兩金”及清收清欠決算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基于此,相關人員和機構必須展開深入研究,狠抓落實,必要時納入年度考核和獎優評先機制,從而為完全成本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加強成本管控,盡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費用支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煤炭企業應該引入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嚴格控制資金支出,系統性地提升煤炭企業資金和資源的使用效率。按照現代企業經營的觀點,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與成本管理會計體系均強調“成本合理管控”,對造成額外支出的任何原因進行全面、細致地審查,發現缺乏必要性時,果斷舍棄。比如煤炭原材料成功開采,向目標區域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帶式傳輸機。如果皮帶出現斷裂,則必須及時維修或更換。在此過程中,按照傳統的方式,審批流程往往存在多種制約條件;而在新的體系下,“專項”“專款”“專用”,能夠節省大量時間及資金成本,從而將生產經營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圍內[3]。
煤炭企業完全成本核算工作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下:
第一,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會計體系,協調產銷良好配合,確保集團效益最大化。完全成本核算工作盡管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部門的工作職責,但實現成本管控需要每天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其中的核心理念為“企業效益與職工利益息息相關”。此外,當員工深入了解市場價值拉動效益的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增強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緩解資金緊張問題時,困擾煤炭企業的完全成本核算問題將會迎刃而解。比如上文提到的煤電集團企業,在2020年下半年要求原煤完全成本全年控制在300元/噸之內,完全加工費控制在100元/噸之內。
第二,基于市場導向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對每一筆成本支出均要嚴格管控,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煤炭行業依然處于“虧損”狀態,為了配合國資委提出的“在2020年完成扭虧脫困”的人物,煤炭企業必須深入思考虧損的原因、具體的虧損點、虧損面以及虧損程度。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思路、開源節流的方式,保證在年末全面扭虧脫困。如果此種設想能夠轉變為現實,則完全成本管控部門必然能夠呈現出較為完美的“年終答卷”。
煤炭企業運用完全成本管控模式,最終目的在于解決多年的成本投入不當問題,從而完成產業升級,煥發煤炭企業的生機。在此過程中,結合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注重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資源與能源的綜合利用率,特別是在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還能夠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改善生態環境,探索煤炭行業新的發展路徑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