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 江蘇省鎮江市口腔醫院
醫院是我國事業單位的代表,也是政府向民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部門組織。做好醫院的財務內控管理,可以助力我國政府管理與服務水平全面上升。但是,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醫院在財務內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影響了財務內控管理效率。基于此,對政府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內控管理優化對策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政府會計制度下,醫院預算內控管理模式粗放性特征更加突出,由此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比如,預算管理類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不適應,無法為醫院日常財務、業務工作提供全方位指導等,影響了財務內控管理效率。
政府會計制度下,全部業務活動費用、其他費用、管理費用均需計入對應科室輔助賬,對科室成本核算提出了較大難題。而成本核算錯誤問題的出現,也對醫院整體效益造成了不利影響[1]。
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醫院財務審核職責,要求財務工作者從整體層面入手,對財務核算過程進行審核。但是,當前醫院財務審核大多停留在外部憑證真實性審核層面。再加上信息渠道不暢通,無法為管理層真正評估、分擔風險。
精細化管理主要指面對醫院預算管理整個過程,對預算管理目標進行細化分配。隨后依據模塊化管理方式,對管理績效、管理人員、管理任務、管理部門、管理進程進行科學量化分析,提升財務內控管理過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適應性,為財務內控管理適應性提升提供依據。
首先,在政府會計制度的框架下,醫院應結合具體財務運營狀況及各科室財務管理實際水平,進行更加詳細的財務管理目標設置。并將其與醫院預算管理過程緊密結合,保障財務預算管理效率。
其次,醫院應對當前預算工作進行重構整合,構建涵蓋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模塊的優化流程方案[2]。同時以每一個醫療部門流入、支出為切入點,進行專門的電子臺賬建立,為各部門應收狀況的定期審核提供依據。
再次,醫院應將前期制定的精細化預算管理目標逐一落實到各科室具體工作中,明確各科室預算管理責任。鼓勵各科室對財務內控預算內容建言獻策,持續對預算管理方案進行優化完善,保障預算管理的針對性、實用性。
最后,醫院可結合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將科教資金、財政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以及以往計入財政項目補助支出、科教項目支出費用計入對應的醫技、臨床科室。并納入對應科室績效考核指標內,促使臨床醫技科室在預算申報時,主動申報采購最高效、真正需要的醫療設備及必要費用支出,保證有效醫療設備采購預算、費用支出預算獲得最高的產出效益。
政府會計制度下,各科室成本信息及醫院整體成本信息得到了更加真實、全面、準確的反映。為了規避無效支出、不必要支出,醫院可以根據上一年度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不含藥品收入、藥品費)值,對各科室重新下達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目標定值,以便為科室成本考核提供依據。同時為了更加準確的核算單一病種實際成本,推行病種收費、住院醫保費用按病種分值結算制度、病種及項目全成本定額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成本定額、成本費用、成本計劃開展標準,保障醫院成本管控效率。
在本年度成本核算管理之初,可以由醫院財務管理人員指導各科室將固定資產折舊算入科室成本,重新對業務量較多的病種、檢驗科醫療服務項目成本進行核算,為成本管理提供依據。
在醫院業務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醫院財務日常審核內容繁復程度不斷增加。為了促使醫院財務主動承擔經濟業務把關職責,醫院應結合當前實際需求,轉變理念,提升財務人員在審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提升各類事項決策透明度,為不同類別經濟事項審核流程合理、科學性提升提供依據。
在規劃不同類型經濟事項前期,應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根據業務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對業務環節進行逐一明確,并選擇正確的時間節點,參與到管理決策對應環節。充分利用財務工作者專業能力,幫助管理層預先辨識、剖析經濟活動中出現概率較高的風險。
在執行不同類型經濟業務時,醫院可以依托現有財務信息系統,允許財務人員全程參與,打通信息交互渠道。在核查外部憑證真實有效性的同時,憑借原有信息,對經濟業務的利益流入、流出合理性進行判定。并第一時間向管理層提出恰當建議,為實際業務優化調整提供依據[3]。
在不同類型經濟業務結束后,醫院可以要求財務人員對經濟業務執行過程進行重新審核,確保經濟業務收入、支出過程明晰、安全。同時尋找經濟業務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疏漏,歸納匯總后,制定優化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分類整合、處理,避免經濟職業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疏漏問題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助力財務內控管理水平上升。
綜上所述,針對政府會計制度下醫院會計核算與財務處理模式、會計科目與報表設置的變化對內控管理的影響,醫院應高度重視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增加財力資源、人力資源投入,積極組織財務工作者參與培訓、進修。同時對現有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重新梳理,科學規劃財務工作崗位、分工,加快預算精細化管理更新升級,保障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平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