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甦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區供電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綜合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所以大部分用電客戶群體對供電企業的服務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且主要表現在供電公司的應急處理故障能力上。電網公司傳統的服務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用電客戶的進一步需求。且現階段由于國家電網公司在物力集約化工作上的逐漸深入開展,有關供應電網物資的商家數量與日俱增,在公司的業務范圍上也進一步擴大至物資供應鏈九大業務。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國家電網公司如何在現有形勢下更好地滿足眾多廣大用電客戶的服務訴求,已經成為現階段服務中心的熱點課題。除此之外,供電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符合新時期企業自身的未來發展發展,所以在這種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下,電網公司需要實施一定的改革措施。而微信平臺作為現階段使用率較高的應用程序,其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交流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其他的日常功能上也有著出色的表現。因此,供電公司可以結合公司的實際的發展狀況,借助微信平臺溝通不受限制、交流不受形式等自身優勢將其應用于公司的日常企業管理工作中,不僅可以提高廣大用電客戶對公司服務的滿意度,也可以提升供電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平臺。這款應用的定位主要可以實現即時通訊,其主要將智能手機作為客戶終端,并且可以通過網絡數據快速且免費地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信息。而在2012年8月騰訊公司在微信平臺上正式上線了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功能板塊。在這一新增的功能板塊中,其主要功能為群發、自動回復、自定義菜單、在線留言、數據統計。這樣的功能設定與微博裂變式傳播模式有著顯著的不同,微信公眾號主要側重于群發、推送、自動回復及一對一交流等功能設定,所以相比于微博,微信公眾號在互動性、針對性及私密性上更具有明顯優勢。除此之外,在媒體傳播屬性上,微信相較于微博有著更為出色的社交服務屬性。
微信平臺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供電公司的廣大職員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發揮微信這一重要的功能,比如職員可以及時通過微信平臺與自己公司的各級領導進行交流,還有發表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用的意見和看法,此外,在了解了公司的一些重大決策或政策信息后,可以做到上情下達,實時監測輿情,這樣也更有利于供電公司進一步對各級員工進行管理,從而提高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具體將微信平臺應用于在配網運檢工作中的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將微信平臺應用于配網運檢工作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建立一個相應的應急搶修指揮及設備運行維護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供電公司的上級領導應該積極鼓勵手下職員將在日常生活中或在進行其他的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的各種會影響供電質量的問題發到公司建立的微信群中,比如供電設備出現缺陷或者發生故障等問題。職員在發信息時應該注意詳細描述這些問題,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不同形式,這樣有助于提高搶修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當搶修人員接受到這樣的信息后會立即做出應急反應,完成后續的故障處理及消除缺陷的工作。而在以往進行有關故障搶修工作的溝通交流時,主要采用的是打電話的形式。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發現問題后首先需要上報有關的領導,然后再聯系相關的維修部門進行處理,在這整個過程中,有關情況可能會經過反復的描述,而現在將微信平臺應用在配網運檢工作后,只需要將問題發至微信群中,通過圖片或視頻即可清楚說明,相關的工作人員在了解后便會及時跟進處理。所以,將微信平臺應用在配網運檢工作中可以實現信息的及時交流。
在實際實施該項目以來,有些地區的供電公司高度重視微信平臺應用在配網運檢工作的應用于推廣。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一直在認真地貫徹國家對于運檢標準的具體要求,并且正一步步健全公司的組織機構。比如在針對這一項目,供電公司成立了以副總經理任組長、檢修工區主任、各供電所長、服務站站長為成員的專門工作小組,建立了一套以微信平臺應用為主要陣地的組織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于微信這一款應用建立的時間并不算很長,在客戶的普及率及接受率上相對來說還比較低并且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在工作群里的工作人員可能會由于文化知識、業務素質等因素制約的觀念還不能夠及時轉變,所以對于故障設備信息的反饋、設備狀態評估、搶修決策等環節還比較排斥,這就需要公司應該多對職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多次實踐后積累經驗,進一步逐步改進完善。
一方面,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多次的微信平臺應用實踐,經驗豐富的積累,不斷完善優化設備信息收集、搶修決策等環節,進一步推廣微信平臺的應用。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進一步宣貫設備運行管理體系及故障搶修管理制度,加強人員搶修班組人員的技能培訓,轉變搶修人員的傳統觀念,提高微信平臺的推廣應用率。
綜上所述,將微信平臺應用于供電公司的設備運行檢修中,不僅滿足用電客戶對供電服務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避免了供電公司出現不必要的安全風險。在整體上可以減少供電時的電量損失,提高供電服務的綜合質量水平,并使得最終獲得的社會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