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力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黔匠工坊——大師工作室”的建設立足于服務貴州地區中小微型企業,以培育符合中小微型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備實操能力且擁有創新想法及能力的科班技能人才為目標,
目前我國常有的建設模式:專業工作室、教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師工作室。政策方面,國家不斷出臺相關的政策幫助職校工作室的建設落成。例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
目前,“黔匠工坊--大師工作室”的建設遵循著在人才培育的過程中,以師傅帶徒弟的傳授模式。在講授實踐、技能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在技能實踐操作中的指導交流和傳播推進技能講授、能力提升的效果。師傅的教學以實踐操作為途徑,在實踐中達到知識累積。“在做中學、學中悟”是技能大師工作室能力不斷提升的法寶。大師工作室是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201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證部、財政部正式頒發文件,啟動“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其中提到于2020年底,國家將扶持建立1000個左右大師工作室。旨在構建重點行業的交叉網絡,打造特色行業的技能傳承與推廣途徑。到2018年為止,全國建立的國家級別大師工作室已達398個。踏出了精彩的第一步,我們堅信“大師工作室”緊接著必將迎來更燦爛的成長。
會計專業建設大師工作室功能定位為建設初期負責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和企業技能創新,建設后期同社會企業合作為實習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其一,要有在行業中具有良好的實踐經驗以及行業影響力的技能帶頭人。其次,要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專業設備及軟件設施等,以滿足技能實踐教學及創新的需求。其三,具備自身特點,貫徹特色化、專業化運行,能實際發揮工作室的作用;并且將工作室落實到社會中去。其四,要貫徹培養學生具有“從學校到企業”無縫對接能力的初心,工作室倡導建設在企業工段、班組、實訓中心等場所,這樣既保證人才培育,也能達到有針對性的技能創新、成果轉化,并且可以為行業教練提供平臺和載體。最后,工作室也要有自己的研究項目和課題,作為教師企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孵化園。
(1)技能大師工作室:指開展校企合作,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將企業技能大師聘請到學校充當技能帶頭人,并進行產教融合,實現傳承技藝培養人才的作用。
(2)現代學徒制:指在學習國外學徒制理論的基礎上完善豐富我國的傳統學徒制。優化學校與企業雙主體的創辦理念,強調教師不僅需要充當老師還擔任師傅的角色,注重了學生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是一種側重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3)二者結合:將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中中層以上工作員工聘請到學校。一方面,在大師工作室開展企業活動,企業員工充當教師以行業視角教導學生如何應對實踐活動中的操作處理。同時,學校教職工也可以作為旁聽生或助教進入課堂,給予理論教學的同時學習企業員工最新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通過大師工作室招聘,即學生是徒弟也是企業職員,在實踐工作中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為工作室創造價值。
工作室應該具有培育行業技術人才、行業技術交流,服務社會職能、幫助學生更好進入社會等功能。一方面,大師工作室肩負著生產性實訓和技能大賽集訓的雙重功能;并由教研室主任承擔工作室負責人,另外采取輪崗的方式,每學期配置兩名教師于以輔助,使每位普通教師都可以深入的感受到工作室的熏陶。具體承擔以下職責:
1.發布創新創業信息;
2.提供創新創業教育與培訓;
3.形成會計專業交流平臺;
4.商務咨詢;
5.承接社會業務、校內財務室助理或實訓助教等工作。
另一方面,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崗位進行求職申請。工作室負責人對求職申請者進行面試審核,讓達到面試標準的學生參加工作室實習。工作室在見習過程中的,對學生進行績效考核,其中優秀學生可成為工作室正式在編職員。這部分職員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承接社會業務項目或成為實訓室助教幫助下一屆學生利用晚自習進行實訓練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參與專業技能提升訓練,也為參與各類技能大賽做好準備。
存在問題改進方向:
1.只有1-2門專業課程利用到大師工作室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2.用于職業技能大賽的參賽軟件有待升級;
3.對于社會業務的承接能力有待完善,業務來源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都亟待解決。
我院會計專業大師工作室功能定位注重與中小微型企業接軌,定期帶領本專業學生下企業實地觀察,掌握日常做賬、報稅等業務流程。從實際工作流程出發,理解電算化、ERP財務業務一體化等課程的學習。
大師工作室開設系統化的專業課程及專業講座,增強學生形象、系統的理解專業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會計專業學生聯想思維、發散思維、管理思維等能力;依托大師工作室這一平臺,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訓練時,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降低崗位磨合時間。拖動本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社會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