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聰聰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全民醫保制度在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已經初見成效。雖然大部分城鄉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需求可以得到基本的滿足,但仍有一些城鄉居民因患重大疾病給家庭帶來了“災難性支出”,導致了“因病而貧、重病復貧”等現象。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問題是財政資源的缺少,所以這兩者只會是一個較低水平的保障。因此,雖然人們有了最基本的看病保障,但我國基本醫療的保障水平仍然普遍較低,人民對一些嚴重疾病所產生的醫療費用感到負擔沉重。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推行了城鄉有別的一個福利制度。農民群眾在集體經濟的支持下,以自愿互助的方法去解決農村短缺的醫療問題,農村合作醫療由此興起。2002年的10月,中央與國務院一起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文件以后,衛生部與財政部以及農業部在2003年的1月共同頒布了《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大病醫療制度的意見》。在2003年以來各省市以及直轄區都積極的開展了試點項目,到2010年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新型農村大病醫保制度。2012年8月,發改委等部門一起發布了《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
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實行的是個人繳費與政府補貼共同籌資的方法,同時提倡集體、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幫助。
在我國,大病保險的資金來源于基本醫保的基金結余或者是下一年將大病醫保的籌資加入基本醫保的籌資標準中去。我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繳費形式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并且可以選擇不同的等級。繳費等級越高,所享受到的保障力度也就越高。
當前我國大病保險的資金主要是依據指定的比例或者數額從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進行劃撥。根據我國基本醫保基金現收現付的積累模式,大病保險基金也是依照現收現付的模式進行運轉。
大病醫療的籌資僅僅是按照一定比例或者額度從基本醫療保險中進行劃撥,從而導致籌資范圍比較窄,籌資水平比較低。進而影響醫療保障水平,難以有效實現醫療保障目標。
就目前來說,各省的統籌層次還是相對較低。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很難在低水平資金的籌集中有效發揮保障醫療的作用。假如資金的統籌層次比較低,就會影響發揮基本醫療保險的作用。
減輕大病患者的經濟壓力才是大病保險設立的最初目的。而減輕這種患者的經濟負擔才是醫療保障中大病保險存在的必要性。設置過低的大病保險封頂線設也是不合理的,很有可能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從當前狀態來說必須適當提高參保人的繳費額度,并增加國家的財政支持,以提升大病醫療保險的籌資能力和水平,進而保證大病保險基金可以正常持續運轉。強化被保險人的繳費意識,以及提高中高收入群體參加商業保險的熱情與積極性也是可以推行的辦法。
當前,醫保大多都是省內市級統籌,距提升至省級或全國級別的統籌還有一定距離。但是,要想使基金的統籌共濟功能完全發揮,只有進行高層次的統籌才可以完成,才能更好的防止社會風險,必須盡快合理規劃好醫保及大病保險的統籌層次。
我們應以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前提,進而再考慮對大病保險的特別立法。不僅要在其法律地位上進行強化,而且也要在法律內容方面進行細化,明確立法目標,同時樹立具有公正性、人性化以及利益平衡性的立法宗旨,尤其要注意區分醫保參與主體之間的責任,做到細致和公平并存。
我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有關的分析和討論還在不斷豐富和改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在實施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待改進和完善,加強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加快落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所有地區之間應相互溝通,全面分析和比較各自在醫療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然后進行綜合評價,揚長避短,不斷改進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