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穎 劉磊 分宜縣氣象局
基層氣象臺站的綜合氣象業務主要包括數據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設備的維護與保障等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和氣象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基層臺站陸續增加多個自動化觀測設備,要求基層業務人員對自動化數據進行仔細判別和質量控制,可以更好獲得準確可靠的數據,才能更好的提高氣象服務水平。
綜合氣象觀測是業務人員通過對觀測場自動化設備采集到可以反映一定范圍內的氣象變化數據的處理過程,現階段基層臺站各類觀測要素趨于全自動化。全自動化可以減輕了業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但是也容易受到天氣變化波動、儀器性能等因素的干擾,導致采集數據會出現矛盾記錄,這就需要業務人員對監測數據進行質量控制來確保數據的準確率和可靠性,以此更好的提高業務質量。
降水現象是天氣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降水天氣現象儀根據降水粒子對激光信號的衰減影響程度,通過檢測降水粒子的直徑和降落末速度來確定降水粒子的圖譜分布,來確定降水類型及降水起止時間[2],這樣能夠保證夜間降水天氣現象記錄的完整性。但這種測量原理容易受當時天氣變化,風向風速等影響,造成記錄有偏差。因此在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應將設備安裝在四周風力以及振動較小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遠離一些干擾源。由于不是每天都存在降水現象,為確保降水數據采集的連續性和準確性,在降水期間,業務人員應及時查看降水現象儀能否正常采集到降水記錄數據。
目前降水天氣現象儀采集的數據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記錄,表現在無降水天氣現象但是有降水量、記錄降水天氣現象起止時間但無降水量、由于分鐘降水量過大出現冰雹的錯誤記錄等。因此不能夠完全依靠降水天氣現象儀記錄的數據,還需要業務人員進行仔細的判別[3]。針對無降水天氣現象但是有降水量這個現象,業務人員應根據當時的天氣條件和數據進行判別降水量是屬于非降水產生的降水量還是屬于降水現象已經停止了,但仍有降水量。如果屬于非降水產生的降水量,則按照業務相關規定作無降水現象,野值刪除處理;如果屬于降水現象已經停止了,但仍有降水量,則需結合降水滯后時間在兩小時之內,降水量小于0.3毫米則判定屬于業務規定中的降水滯后,將降水量上移至最后降水時間;超過兩小時,且降水量大于0.3毫米的降水記錄則按野值刪除。針對有降水天氣現象起止時間無降水量,需要業務人員結合人工觀測來判定是否確實存在降水現象,如果確實存在,在定時時次正點編報框6小時或者12小時雨量欄中輸入微量降水;如果確定沒有降水,則將降水現象起止時間進行刪除。針對分鐘降水量過大出現冰雹的錯誤記錄,業務人員需將冰雹的降水記錄并入普通降水記錄中,并做好相關數據處理備注工作。如果經常出現此類現象,則需要檢查傳感器是否故障或者有蜘蛛網、鳥屎等雜物干擾。
儀器的維護和保障是綜合氣象業務重點工作之一,對儀器的維護能夠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能夠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因此為保證觀測儀器設備的穩定運行,基層臺站需認真做好各項維護工作。針對降水現象儀,應加強傳感器日常巡視,及時清理巡視過程中發現的發射端和接收端灰塵、蜘蛛網、樹葉等影響數據正常采集的雜物;應定期清潔激光發射和接收裝置日,用柔軟的棉布輕輕擦拭窗口玻璃,注意避免劃傷玻璃表面[3];應定期用萬用表檢查采集箱內供電系統,在電壓不足時及時更換蓄電池,確保供電正常。
無論從事什么職業,處于什么崗位,業務人員都應該以責任心和使命感為基本準則,天氣現象瞬息萬變,基層臺站業務人員更加需要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監測天氣變化、做好氣象服務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和氣象自動化的發展,氣象設備更新換代頻繁,業務人員需不斷的加強學習,在掌握基礎知識前提下,通過學習新增設備的理論知識來增加個人知識儲備;基層臺站要不定期組織參加各類技能培訓,綜合業務工作涉及諸多電子設備,就要求基層業務人員除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外,還需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可以通過參加各種技能操作培訓,一方面鍛煉了業務人員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結識更多同崗位的業務人員,在日后設備出現問題時可以相互交流討論。
基層臺站需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力量,結合臺站實際以及資金能力,統籌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的資金投入,通過引進先進氣象技術和設備,大力加強技術裝備保障和自主研發能力[4],健全適合當前工作需求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以此來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能夠更好的為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氣象服務。
基層臺站需加強觀測業務標準化工作,根據新的業務體系文件及時更新完善與觀測業務自動化相適應的業務流程及工作職責,在日常工作中,業務人員嚴格按照更新的職責和流程進行工作;另外需健全業務規章制度,按照業務考核的要求細化考核及獎懲標準,通過建立民主科學、客觀公正的考核機制和創先爭優、獎懲并重的獎懲機制,來提高業務人員干事積極性,進而檢驗業務質量。
綜合氣象觀測工作不僅有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為農業發展提供氣象服務,還能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出行帶去諸多便利。為更好的做好基層綜合氣象業務工作,通過從觀測設備維護、質量控制、人員管理、觀測系統和規章制度等方面著手,努力提高基層臺站綜合氣象服務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