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寧 山西省臨汾市第三中學校
對教師而言,績效管理的意義,主要是對自身積極性進行激發,使自身擁有更加理想的素養及能力,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做鋪墊。現階段,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各中學仍有較為明顯的不足存在,圍繞相關工作適用策略展開討論,自然很有必要。
受傳統觀念影響,各中學領導層普遍沒有對績效管理引起重視,在對相關計劃進行制定時,自然不會將教師作用考慮在內,作為教育中心的教師,尚未形成參與管理及相關工作的意思,長此以往,績效管理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雖然教學工作具備績效考核條件,但對育人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的難度極大,這也是教師群體對績效工作進行的分配始終有偏差存在的原因。此外,管理層和教師間,尚未搭建起有效的溝通橋梁,由此而引發的問題,主要是雙方均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后續工作難以高效開展[1]。
眾所周知,內控是財務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績效評價又作為預算管理的基礎而存在,內控和績效評價的關系不言而喻。如果管理層沒有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不僅會給績效評價所表現出合理性及科學性帶來影響,還會拉大管理效果和預期的距離。
1.評價標準不確定
職業特殊性決定教師績效不具備量化評價條件,教學工作所取得效果,通常分為短期效果與長期效果,其中,短期效果是指學生成績有所提高,而長期效果強調的是學生品質和習慣形成。如果對不確定標準進行沿用,不僅會影響教師對自身的認知,還會制約其素養及能力的提高。
2.績效反饋未引起重視
績效反饋所面臨問題,主要是延后性十分突出,管理層往往選擇以工作要求為依據,對績效結果進行簡單反饋,其價值自然無法實現。
各中學應當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參考管理層所提出意見,對績效進行制定,確保領導層擁有管理績效的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社會專家前往學校內部,通過召開座談會的方式,確保先進理念和信息能夠準確傳達給領導層,使領導層擁有更高的認知水平,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完成考核制度的制定工作,通過績效管理結合內部控制的方式,為日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而教師代表的職責,主要是全程參與制定績效計劃的過程,使績效管理所涉及信息,擁有實時傳達給教師團體的渠道。事實證明,這樣做對教師參與主動性的激發有巨大作用,中學針對教師教學所開展管理工作,通常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在對考核指標進行制定時,各中學應將教師情況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先確定基本內容,再從教師需求及個人狀況出發,完成考核選項的設置工作,在全面考核基礎業績的前提下,將缺少量化考核條件的業績,納入考核范疇,使考核機制被賦予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具體來說,在開展考核機制的制定工作時,各中學均應召開專題會議,通過有效溝通的方式,確保管理層意見達成一致,以教師所提出建議和意見為參考,最大程度提升所建立體系的認可度,使日后所開展工作擁有堅實基礎[2]。
要想使教師績效得到有效管理,績效評價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何做到績效評價全覆蓋,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研究表明,要想達成上述目標,主要是對預算支出責任引起重視,真正做到全程管理預算和全面評價績效,綜合考慮教師產出等因素,得出最終結論。而職能部門的職責,主要是為管理工作提供指導,確保現有經費擁有更理想的使用效益。
1.績效評價
以教師所表現出共性特征為依據,對評價標準進行統一設置,再以教師個性為落腳點,對評價權重加以調整,使績效評價擁有良好的科學性。在落實相關工作時,通常要將教師共性作為出發點,在評價教師管理及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將教師工作態度和育人能力納入評價范疇,結合同事互評等現有評價方式,使教師對自身不足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綜合考慮多方因素,擬定可使不足得到彌補的改進方案,確保專業能力始終處于理想水平。
2.績效反饋
各中學應對績效考核反饋引起重視,待相關工作告一段落,及時向教師反饋獲得信息,確保所反饋信息,可獲得大部分教師的認可與接受。實踐所得經驗表明,績效反饋能否發揮出應有作用,不僅取決于績效結果,還涉及績效過程,只有對二者進行整合,才能使其價值得以實現。以某中學為例,在每個學期末,該中學都會對績效進行全面反饋,通過持續反饋正面績效的方式,使教師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負面反饋所遵守原則為漢堡原則,由同事對缺點和改善建議進行提出,這樣做可使領導層對績效結果與過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績效管理自然可以取得更貼近預期的效果。
由上述內容可知,對績效管理機制進行完善所帶來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使教師主動性得到激發,其次,確保教師擁有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素養,最后,為學生全面發展助力。由此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績效管理仍將是各中學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