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瑋瑋 潁上縣環境監察大隊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已經得到非常大的發展進步,GDP年均增長可以達到大約10%,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明顯優化,然而當經濟水平迅速增強之時同樣犧牲掉一定的環境,其主要的污染物排放已經大于環境當前的承載水平,土壤、大氣與水污染問題已經較為普遍,汽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與固體廢物等問題較為惡劣,環境問題已經于經濟迅速發展之中得到集中化呈現。
現階段,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這不僅能夠為人們創造一種富裕文明以及豐富的生活,而且因此也產生了嚴重的資源耗損以及環境破壞問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間出現矛盾。企業屬于社會經濟活動主體,自身屬于一種經營生產盈利組織,根本目標在于追求利潤及謀求發展。主要目標在于提高產品的消費量,減少成本,確保利潤的最大化。但是環境保護不但不可以給企業創造效益及利潤,反而應當有環保資金支出,提升企業成本,從此有矛盾建立。詳細來說,企業進行經營生產之時應當向環境索要燃料以及原料之類資源,產品產出之時,依照物料的平衡關系,就將導致廢棄物產生(其中包含噪聲、固體廢物、廢氣與廢水等),而再次歸至環境之中,由此污染產生。
第一,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時主動強化環境保護可以避免政府的干預。現階段,伴隨環境問題愈發惡劣,人們環境意識不斷增強,在環境質量上愈加重視起來。政府基于以人為本指導,不斷修訂健全,出臺各種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法律政策以及技術標準,在環境污染行為上的處理強度不斷提升。基于誰污染,誰治理的要求,企業一定要承擔相應的治理責任,且把保護環境歸至企業的日常管理之中。企業若是對環境產生影響,那么政府環境保護單位一定要強化干預,提升企業經濟成本,進而對企業決策靈活性有所制約。因此,企業會積極參與保護環境,施行環境管理,會成為避免政府干預、防控環境風險的有效選擇。
第二,企業要主動強化環境保護,如此可以創造起優良形象,得到人們的支持認定,增強產品的競爭水平。現今生產力正迅速增強,環境不斷惡劣,地震問題頻頻出現,海嘯與旱災洪災問題不斷增多,大家不斷意識生態環境對于人類影響與強化保護環境的價值意義,所以綠色消費主義不斷興起。人們采購商品,已經不僅僅在于追求物質滿足,而且針對的是實物中蘊含的環保文化精神,由綠色食品直至環保電器,然后至不同環保型商品,都已經獲得消費者群體的喜愛。所以,企業怎樣得到社會的肯定,獲得消費者支持,才屬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水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國際商會與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聯合于巴黎組織可持續發展商務憲章委員會提出的基本原則其中提到。企業必須進行綠色管理才可以具備充足競爭力。這表明基于該時期社會條件便認識到了保護環境于企業發展的價值意義。針對江西瑞昌鳳竹紡織分析,由于經濟危機影響,紡織行業遭受了很大沖擊,各種規模不一的紡織廠已經存在難以支撐的局面,該企業精棉紡紗是從不擔心銷路的,而且甚至要先付款才可以供貨,這樣生產形勢與經濟效益都是非常好的。追其根本,是因為企業構建了環保綠色以及名優產品的優良形象,可以競爭的企業是非常少的,產品深受人們的追捧喜愛。因此,環境保護與綠色管理早已變成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獲得優良發展的要點。并且,在我國加入 WTO之后,國際間的貿易愈發頻繁起來,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產品環保方面要求不斷提升,對產品生命周期愈發重視起來,選取無污染以及少污染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建立起一層綠色壁壘。我國的企業特別是針對外向型企業來說,如果想要從綠色貿易壁壘中突破,確保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立足,一定要強化企業環境保護,在環境問題上強化管理工作,建立起資源消耗低以及環境污染較小的企業產業結構,進而確保國際貿易產品的合法性,這必將樹立優良企業形象,有效增強產品競爭水平,推動企業不斷發展進步。
企業主動強化環境保護工作,還可以創造其余方面的一些優勢。例如:技術手段更新以及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很多實踐表明,如果污染在先,治理在后的話,會產生嚴重的資金浪費問題。由于生產中產生污染獲得效益是低于防控污染支出成本的,所以污染導致的是在經濟資源方面的浪費問題。因此企業要利用更好的技術方法避免污染問題,優化環境,進而加強生產力減少優化環境的成本支出,如此一來積極主動環保的企業常常在減少成本的時候變成技術先導者。
總的來說,盡管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有沖突問題,然而環境保護還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企業的競爭水平,推動企業的發展進步。針對企業而言,對生產活動的環境影響有所疏忽,污染的不作為是能夠創造收益的,但是與此收益共同存在的為一系列其余成本,污染會對企業自身產生危害,職員價值觀會以此有所沖突,這樣就會導致生產率降低,企業形象也會以此受損。因此,長遠分析,企業加強環境保護,能夠減少政府干預,增強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競爭力,得到社會支持,取得競爭優勢。從中企業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不但能夠保證生態環境改善,并且利用競爭優勢,企業可以完成可持續發展。對比來說,企業注重環境保護創造的優勢是遠遠高于疏忽環保創造的收益的。
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引導,構建資源節約及環境友好型社會早已變成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共識。我國企業必須加強在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方面的重視,推行綠色發展,要履行好自身環境保護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職責,實現全面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