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 泗水縣財政局
事業單位開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時,不僅要做好規劃,還要結合事業單位的特點和社會職責進行綜合研判,還要從我國經濟形勢的大處著眼,找到事業單位經濟發展和公共職能的平衡點,使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不僅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還要保證承擔的公共職能,為我國經濟平穩、高效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經濟常態環境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點以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服務職能提升為主。人是社會生產活動中的生產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所有活動都圍繞著人展開,這意味著人與人社工作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基于此,相關部門更應當意識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僅要做好當前規劃,同時還需要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制定出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合理規劃,確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首先,在新經濟常態下,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構都可能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部門就更需要在如何調配人力資源等方面深入思考,來為社會經濟的增長創造條件。此外,在互聯網高度發達、高精尖技術不斷創新的今天,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有更高的標準。要滿足這些標準,實現經濟增長,企事業單位首先應當從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配置上來尋找契機,使人力資源成為實現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其次,企事業單位要正常高效地運營離不開對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為了保持良好的企業效益,不少企事業單位引入了更多擁有高新技術的專業的人才,也由此引發了如何合理配置這類人才和單位原有人員的問題。
經濟新常態雖然已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現狀,并且未來一直具備這樣的趨勢,但是受到我國傳統的經營理念、經濟傳統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特別是事業單位的人員,下級人員基本是按照上級的命令或者指示開展工作,并且是對于上級的指示和命令基本上不進行反駁,即使有問題也不會提出,并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薪資相對固定,缺乏激勵機制,導致工作積極性不強,工作無激情,在處理工作時,往往方式方法生硬,工作效果一般,給外界留下不良的印象。
技術型人才是一個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企事業單位戰略布局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傳統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初期,經濟方式由粗放型逐漸過渡到集約型,對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種現象在企業中尤為凸顯,隨著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主流和未來趨勢,事業單位在這種背景下對于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顯,由于事業單位的薪資制度和晉升制度在競爭中不具備優勢,這無形中加劇了事業單位引進技術型人才的難度,嚴重制約了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對經濟新常態下的事業單位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經濟新形態的大背景下,社保工作的展開顯得非常必要,不過要是單單依靠線下服務,既耽誤時間,還不能保證工作效率,所以我們就要結合現在的“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同時服務。建立完整的社會保障系統,在保存辦案相關記錄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力和物力,在建立社保網絡辦案的同時,還要加大社會保障的宣傳力度,制定社保稽查網絡辦案的規章制度,保障社會社保網絡辦案的合理有效進行。重視網絡辦案的監察力度,做到精準核實,及時審批。
在經濟新形態的帶領下,我們已經有一套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這套體系的管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們首先自身要明白監察和管理的重要性,再爭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視。要做到真正的社會保障可以服務大家,不是面子工程,就要求政府先進行現有的社保制度進行考察,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時指出,要求有關部門進行修正,真正做到制度落實,就要求政府對有關部門的改進工作進行持續跟進。
我們要想做到社會保障的精準落實,就離不開各部門的合作。首先要求人力資源管理部,及時制定社會保障的工作制度、合理分配服務人員,其次各地區政府要對本地區的社會保障進行持續的監察和管理,做到真正落實社會保障,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社保網上辦案可以得到民眾的認可,還要找專業人士對我國目前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并根據專家的建議制定有效的計劃,監察部門的人員要明確監察的方向和目的,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保障社會保障的安全有序進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實際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社保工作的實際效應,才能真正實現服務于民眾和社會的目標。